「你猜今年書展哪一本賣得最火?」Y總問我,我想了一下答「是不是余華的書」?書展期間有媒體報道,內地著名作家余華的講座人山人海,情況罕見,主辦機構臨時調動安排加開一場,以免令大批在場外等候的民眾失望。Y總說不是文學書籍,是旅遊書。我答不是日本遊,就是去英國、台灣,或者內地新疆的旅遊指南?他說都不對,是一本介紹深圳吃喝玩樂的書《深圳旅遊新情報2023-24》,這本書在書展賣出近2000冊,幾乎斷市已安排加印。Y總是本地最大的出版集團高層,掌握相關資訊,他說,當今一部手機走天下,什麼資訊都可以查到,為何不少年輕人到深圳玩還要買旅遊手冊,關鍵要講實用。
港人北上消費成大勢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頭5個月本港零售業銷貨額為1719.41億元,較2019年同期及疫情前減少16.6%。財爺陳茂波日前指出,消費作為香港經濟「三頭馬車」之一,今年第二季度的反彈未如理想,未能恢復到疫情之前。他分析原因,除了經過3年疫情後,許多市民的生活模式已改變,不少市民減少晚上外出活動和消費,另一個因素是鄰近地區如深圳,近年發展了不少吸引消費的去處,加上兩地恢復便捷往還,港人北上消費情況明顯增加。這本深圳吃喝玩樂最新指南在書展熱賣的信息,印證了財爺上述分析。
疫情平復後港人北上消費增加,有多個原因,交通更加便捷是其一,增加了新口岸,搭高鐵到深圳北只需十多分鐘,還可以港車北上,未來還將推出延長通關時間、實施一地兩檢等措施,進一步推進港深一體化。此外,近期港元跟隨美元匯率升值,到深圳消費變相打折更多,亦是誘因之一。不過,最大的吸引力,相信是深圳近年在吃喝玩樂各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增加了不少設施和去處,而且不斷創新,比香港更「潮」,不少年輕人趁放暑假北上消費,就是趕潮流。
筆者認識一名年輕爸爸,周末帶剛剛小學畢業的女兒到深圳玩,女兒在小紅書上看中一款網紅麵包,父女專程到這家店買麵包,只見很多人幫襯,生意很紅火,旁邊一家香港老字號麵包店,賣的是一些多年不變的品種,顯得冷冷清清。生長在網絡時代的年輕人,連味蕾也和網紅一樣,有網紅帶貨收入過億,絕對不是天方夜譚。今時今日做年輕人的生意,必須有創意、追潮流,甚至引領潮流。
說起深圳的「潮」,例子有很多。幾年前某次去深圳,朋友請我喝咖啡的地點,是在一家大書店一個角落,空間很大,環境清雅,書本的油墨香和咖啡香在空氣中混在一起,令人陶醉。想像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個人來這裏點一杯拿鐵讀半本書,等待夕陽西斜才掩卷伸腰回家去,該是何等愜意。香港也有好幾家書店咖啡座,環境比起隨處可見的某一兩個著名牌子的咖啡店好很多,但空間格局不能與深圳相比。
旅遊配套 仍未跟上時代
深圳吸引港人北上消費,訪港旅客卻未恢復以往水平,此消彼長,這不僅僅是因為香港宣傳推廣不足。香港似乎在吃老本,以不變應萬變,一些旅遊配套設施仍停留在10年前水平。日前有郵輪停泊啟德郵輪碼頭,數千遊客興高采烈到香港一遊,這是香港吸引海外遊客,重振旅遊業的大好機會,可是大批遊客上岸搭的士等巴士要排隊40、50分鐘,勃勃興致頓時變成一肚子怨氣,對香港的印象立即大打折扣。造價70多億的啟德郵輪碼頭已啟用10年,經歷3屆特區政府,過往曾經因為交通配套不足等問題受到輿論批評,這次傳媒揭發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政府才匆忙推出派發石油氣現金券等措施,吸引的士司機前往郵輪碼頭接載客人。問題是,如此簡單的問題,為何政府相關部門之前沒有考慮到?
一葉知秋。香港旅遊業面對其他地區,特別是深圳以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激烈競爭,如果不積極回應市場變化,推陳出新,甚至連旅遊配套措施都沒有做好,所謂香港是旅遊之都、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和好客之都等等,遲早會失去吸引力和競爭力。
書展是城市消費的晴雨表,一本深圳旅遊指南的熱賣,暴露香港無論留港消費還是吸引海內外遊客,都存在不少問題。一些人移民外國,更多人北上消費,海內外旅客減少,香港的消費水平靠什麼來維持?特區政府除了公布數據,還要推出措施、採取行動,當務之急是要振興消費、推動經濟復甦。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