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熱浪來襲,持續高溫兼潮濕氣候更是細菌、真菌滋生的最佳環境。眾所周知,夏季又濕又熱是「香港腳」的高發季節!足癬發作時,患腳往往奇癢難耐,不少患者手多多而不斷去抓雙腳。然而,足癬是真菌所感染,真菌性的皮膚病傳染性相當高。手癬的發生往往比足癬會遲好幾年,通常是由足癬傳染過去的,形成所謂「兩腳一手症候群」。
手癬vs濕疹
中醫稱手癬為「鵝掌風」,是手部皮膚的手部真菌病。手癬主要臨床症狀:患部在手掌指間,皮膚水皰、糜爛、脫屑及增厚、皸裂,伴有不同程度瘙瘡。臨床經常被誤診為濕疹或汗皰疹。濕疹及汗皰疹大部分「對稱」發生於雙手。濕疹以紅斑、丘疹、糜爛或滲出,久則皮膚肥厚、脫屑,境界不明為主要皮損表現。汗皰疹多發生於手足多汗患者,每年春夏季節性復發,以青年男女常見,於手掌、手指側面,皮疹為深在性小水皰,而可自愈。「手癬」(鵝掌風)的臨床特色是先發生於一隻手,然後向另一隻手傳播,故稱為兩腳「一手」症候群。
手癬三型 反復難治
手癬與足癬一樣,逢入春夏易發作,即使經過系統性抗菌治療,亦有反復發作的傾向。若病情遷延不癒,部分患者可繼發真菌性濕疹。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三型:
1.水皰型:以皮下水皰為主,散在或簇集成斑片,皰壁破裂,疊起白皮脫落,中心自愈,四周繼續起新的水皰。多在指端的腹側或手掌,不斷蔓延,指端損害可侵及甲板,形成甲癬。
2.糜爛型:多為潮紅的斑片,境界清楚,糜爛濕潤,時流滋水,四周白皮翹起。多數發生在指間,引起指部腫脹,容易因搔抓而感染化膿。
3.鱗屑角化型:脫屑,皮膚肥厚粗糙,皸裂疼痛,冬季則裂口更深,疼痛更重。
中醫治療重袪除病因
鵝掌風在祖國醫學中早有記載,如明朝《外科正宗·鵝掌風》中雲:「鵝掌風由陽明胃經火熱血燥,外受寒涼所凝,致皮膚枯槁,又或時瘡餘毒未盡,亦能致此,初起紅斑白點,久則皮膚枯厚破裂不已,二礬湯熏洗即愈。」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外感濕熱,濕邪外侵,濕鬱化熱,濕熱生蟲或脾胃濕熱,濕熱內蘊,外溢肌膚所致;或相互接觸,毒邪相染或蟲毒沾染而生。濕熱蟲毒鬱阻皮膚,久則脈絡鬱阻,血不榮膚,以致皮膚皸裂,形如鵝掌。根據手癬的病因病機,本病中醫總的治法:清熱除濕,養血潤燥,祛風止癢。在治療方法上應內外合治,標本兼顧,即使頑固,袪除病因,尚可痊癒。臨床常見證型:
1. 風濕熱型
症狀:多屬水皰型及糜爛型,手掌或手指間皮膚水皰如晶,乾燥脫屑,邊界明顯,逐漸擴大;或指間皮膚水泡群集,瘙癢難忍,微感灼痛,浸泡成片,微熱汗出,伴口渴不欲飲,舌質紅,苔黃或白而厚膩,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祛風止癢。
方藥:消風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2. 血虛風燥型
症狀:多屬鱗屑角化型,手掌皮膚乾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疼痛,形似鵝掌,或水泡不明顯而皮屑乾燥,冬季加重。舌淡紅,舌苔少津,脈細。
治法: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方藥:養血潤膚飲加減。
積極治療原發病 預防手癬
由於手癬相對較少見,一般由足癬、股癬傳染而來,所以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非常重要,可減輕復發機會。除日常必須清潔雙手外,發病期間,盡量忍住不要去抓患處,抓損皮膚後可造成二次細菌減染,加重病情。另外,避免用熱水或香皂或沐浴露洗澡;避免接觸強刺激性化學物品和清潔劑,盡量保持雙手乾淨及乾爽。減少出入公眾場所,日常飲食清淡,加上充足休息,保持良好情緒,都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對抗惡菌。
温博士推薦預防及緩解食療方
1.清熱祛濕止癢五花茶
材料:金銀花10克,杭菊花10克,雞蛋花10克,木棉花6克,槐花10克,白蒺藜10克,白鮮皮10克,甘草3克。
方法:先用清水沖洗所有材料,放入適量冷水浸泡10分鐘,大火煮開後,小火煎煮15分鐘倒出,再加熱水翻煎10分鐘,混合分2至3次飲用。
功效:清熱、祛濕、解毒。適合風濕熱型患者。
2.養血潤膚茶
材料:赤芍5克,牡丹皮5克,防風3克,雞血藤10克,北沙參10克,白蒺藜10克,白鮮皮10克,紫草根10克,甘草3克。
方法:先用清水沖洗所有材料,放入適量冷水浸泡10分鐘,大火煮開後,小火煎煮15分鐘倒出,再加熱水翻煎10分鐘,混合分2-3次飲用。
功效:袪風止癢,養血潤燥。適合血虛風燥型患者。
*注意:有傷風感冒、體質虛寒、泄瀉、孕婦及小兒不適宜。以上治療方法與食療方純粹個人經驗,如患有皮膚病患者請盡快諮詢您的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