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弦繫26載」音樂會

今年乃香港弦樂團創團10周年,音樂會中的6首作品顯然是經過深度構思,通過音符突顯香港的多元音樂文化,既中西、也標誌內地和本地作曲家互動的成果。

承蒙多年音樂好友姚珏邀請,日前出席了由她創辦兼任藝術總監的香港弦樂團演出的「弦繫26載──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來到現場才知悉演出具有多重意義,聽後深感躬逢其盛。

突顯香港多元音樂文化

首先是今年乃香港弦樂團創團10周年,節目單亦刊載特首李家超等賀詞,也圖文並茂擇錄樂團主要活動。此外,演出前嘉賓講話中特別提到,香港弦樂團去年成為唯一西方樂器樂團入圍首屆向港澳開放的國家藝術基金的藝團。而樂團獲得該基金資助,6月上旬在內地6個城市進行巡演,先後在深圳、哈爾濱、長沙、天津、瀋陽及北京演出。

當日音樂會重演整個巡演節目,可以說是向香港聽眾的匯報演出。場刊列出的6首作品顯然是經過深度構思,通過音符突顯香港的多元音樂文化,既中西、也標誌內地和本地作曲家互動的成果。

蒙古民歌開場 氣氛熾熱

開場是《牧歌主題變奏曲》,由香港弦樂團委約上海作曲家夏良改編沙漢昆的著名蒙古民歌。樂團對這個弦樂版本非常熟識,各個變奏樂段在5個弦樂聲部此起彼落,旋律、和聲非常動聽。最後一個音符減弱結束之際,卻被手機鈴聲破壞無遺,何其可惜。

接着是英國作曲家布烈頓《簡易交響曲》,4個樂章演得流暢和滿富音樂感。之後是音樂會唯一的香港作品,也是香港首演、由符元偉受委約編寫已故流行曲大師顧嘉煇多首名曲,以《上海灘》開始、《獅子山下》結束。接着姚珏首次進場,與一眾青少年提琴手及樂團演出《我愛你中國》,氣氛熾熱。

下半場姚珏以盛裝出場,獨奏兼領奏韋華第《四季》選段。最後加演周龍編曲的《放馬山歌》。欲罷不能之下,姚珏以《梁祝》化蝶樂段回報,天籟之聲再現。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