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養有兩狗。一隻叫「在岸」,體型龐大,飼養甚久,從前只在花園跑,主人近年打算帶它到外面走;一隻叫「離岸」,幼稚嬌小,愛好自由,常常給街上事物吸引。主人狗帶在手,甚感煩惱。「離岸」老是不聽話,「在岸」有分量不易控制,又愛跟隨「離岸」方向走,叫主人疲於奔命。主人想「離岸」健康成長,多多出外活動,但又怕兩狗跑得太急太快闖出禍來,於是頻頻收緊狗帶。有一天,「離岸」突然狂奔,主人怕它失控之餘,又怕「在岸」有樣學樣,於是使勁把狗帶一收,嚇了「離岸」一跳。
故事講完,回歸現實。1月6日人民幣離岸價跌至貼近一美元兌6.7歷史低點,到1月8日星期五微升。同時,在岸價由6.5升至接近6.6,從後趕上。周末過後的1月11日星期一,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暴升3倍至13厘,星期二變本加厲,升上67厘!星期三情況緩和,要到星期四才回復正常水平。拆息上升的3天內,離岸價急升至6.57,難得接近在岸價。不過,三天的拆息異象過後,兩價同告下跌,明顯差價再現。
中央出手過重
所謂銀行同業拆息,是根據各大銀行每日資金的鬆緊,調查得出的一個平均數字。人民幣拆息暴升至雙位數字,代表銀行突然渴求人民幣,苦無足夠數量應付「需要」。這個「需要」,來自何方?為異常的表現作合理推測:中央見離岸價和在岸價相繼下跌,速度太快兼且兩個價差異太大,於是向有指導作用的離岸市場下手,落命令叫各銀行金融機構大手買入人民幣,但求阻慢跌勢。奈何離岸人民幣市場不大,中央出手太重,造成67厘的奇景,頗有殺雞用牛刀的意味。
近年中央出手,從不只一次的「一次性貶值」,到國家隊救市加上短命的熔斷機制,都予人陣腳大亂之感,干預不是太重就是太怪,變動不是太遲就是太快。忙亂中失掉的,是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兩條狗走路,怕走下坡走得太快,又怕捉得太緊阻礙人民幣國際化。加入特別提款權(SDR)是過眼雲煙,敵不過重手干預帶來的疑慮。要成為國際認可貨幣,要離岸市場搞得有規模,如此突兀的干預只會減慢國際化的進程。
還是特首識時務,深知人幣離岸市場有排搞,於是整份《施政報告》中「人民幣」三隻字只在某一段中出現過兩次,對香港的重要性遠遠不及其他芝麻綠豆的小修小補。
(封面圖片:亞新社)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