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阮紀宏(聯合國際書院新聞專業教授)
10月24日,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宣布中午召開記者會,事前網上一片揶揄聲,說董伯伯又再說香港好,國家好。殊不知在此敏感時刻,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必定是會傳遞中央的信息。果不其然,董建華在講話中,除了表明人大常委會決定退無可退,中央堅決支持現任特首梁振英之外,還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對大家希望有個公平、更加公義的香港的訴求是認同的、支持的。」這個「我們」,應該包括北京。
另外一個傳聞是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不惜缺席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坐鎮深圳,同樣是一個信號,在前線指揮反佔中行動的領導,已經由早前南下深圳的國安委副主任張德江,交班給王光亞代替。作為港澳辦主任,有理由相信他也是國安委成員,但在職責範圍,更多是關注中央對香港的整體政策,而不是單指國家安全範圍。這些跡象都指向,中央對處理香港佔中問題的策略,已經開始關注後佔中的對策。
從佔中啟動開始,中央媒體一反常態大篇幅報道香港發生的事情,中央電視台更罕有地用接近5分鐘時間在新聞聯播報道佔中,重點是說明外國勢力利用香港佔中行動,企圖顛覆中央政權,用意十分清楚,是防止佔中影響擴散至內地。近日中央媒體報道篇幅減少,但遇到比如英國BBC揭露美國借挪威主持的會議訓練香港人員參與佔中,還是花時間報道,強化香港佔中行動是受到外國滲透影響,目的是針對中共的政權。着眼點是國家安全,不能讓香港成為顛覆國家政權的基地。

參與佔中的人員中,相當一部分並非佔中發起人或者學聯發動起來的,他們參與的動機複雜,不少可能只是對現狀不滿,對前途黯淡不滿,而對政治訴求並非如佔中發起人所鼓動般強烈,這部分的訴求,並非以政治承諾可以讓他們放棄參與佔中的。
明白年輕人的困難
董建華的高明之處,就是正面回應這類以民生訴求的佔中參與者,他說:「現在香港社會存在很多問題,一個年輕人就算有了大學學位,就算多努力工作,一生之內要有足夠的錢去買樓也可能有困難。就算有大學學位,也看不到向上流動的機會,看不到出人頭地的一天。」面對年輕人的困難,董建華的一句:「我是知道的。」言簡意賅,誠懇而且引出有意協助解決的承諾。
董建華有意承諾解決年輕人對前途黯淡的擔憂,並非空口說白話,而是有實際行動的,他宣布集合香港的精英成立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會,首場活動是邀請張信剛、梁錦松、馮國經、廖柏偉及 Lord Goldsmith 作為講者,相信會就香港的深層次問題提出全盤解決的辦法。

佔中的成因複雜,當中固然有外國勢力滲入,試圖顛覆國家政權的因素,但能一觸即發,成千上萬年輕人自發參與,並堅持對抗,香港內部因素不容忽視。而這些內部因素並非政制改革所能夠解決的,即使實行一人一票選舉特首,也不可能一蹴即就。當然,如果由於普選特首不能通過,沿用選舉委員會制度產生缺乏認受性的特首,這些問題就更難解決。
必須解決香港整體問題
無論建制派抑或反對派都會承認,經此佔中一役,香港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香港,必須要動大手術才能恢復元氣。中央深明大義,知道這些結構性問題的嚴重性,在對策上已經開始轉變,不再單純針對發起佔中的一小撮人,或者單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而是從長遠角度出發,要解決香港的整體問題。
說中央的對策已經轉向,但北京媒體仍然熱衷於揭露佔中發起人跟外國勢力的勾結,似乎是矛盾的。然而,要區分政治宣傳與實際對策,媒體的功能就是政治宣傳,對象是內地民眾,引導他們認識到,在彈丸之地的風波,是外國勢力企圖顛覆國家政權之心不死,這些外國勢力無孔不入,新疆、西藏甚至內蒙古也有可能被煽動獨立。而實際對策則不一樣,是付諸行動的,而且行動的對象是香港。
董建華是代表誰說話?
董建華是全國政協副主席,這是可虛可實的職務,虛的是國家面子,如果得到最高領導人的信任,委以實職不能起到的作用,這個就不是虛銜。董建華曾帶中國基督教代表團到美國宣講基督教在中國享有宗教自由,借他在美國政界的人脈關係,來完成別人不可以代替的任務,這就是董建華的作用。他日前會見記者時談到佔中同學訴求,一口氣說了:「我是感受到了,特區政府關心,北京也很關心。」董建華是代表誰說話,不言自喻。
現在佔中發起人和學聯提出要建立溝通平台,談的還是政制改革,意思十分明確,只要有了民主選舉,什麼事情都會迎刃而解。他們應該明白,佔中參與者相當一部分並不完全認同他們的主張,而是衝着貧富懸殊、分配不公、前途黯淡等原因而來。董建華代表中央,開始研究這些深層次的問題的成因與解決辦法,雖然未必能解決當前的困局,但這是香港長遠發展所需。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