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本社訪問了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任景信,從碳排放數據的聯通如何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走向綠化營運說起,港府又怎樣牽頭推動綠色科技的應用,最後是數碼港在匯集綠色科技企業及人才扮演哪些重要角色。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提到,將香港分別發展為創新科技及綠色科技兩個國際級中心,但其實近年兩者關係非常密切。綠色科技不但是創新科技中受高度重視的一環,當中碳排放數據的處理衍生了大量的應用需求,相關創投項目更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為配合中國政府於2060年達致碳中和目標,香港政府計劃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是2035年或之前將碳排放減少至2005年基準年的一半。任景信表示,現屆政府對減碳排放的態度相當進取,除了牽頭推動綠色科技外,並且以身作則將其融入政府日常運作之中,例如要求與其相關的上下游機構給出減碳目標及提供相關數據。受到政府推動綠色政策的帶動,對供應鏈內減碳排放的情況需要更清晰的透明度,衍生很多核算及分享碳數據的應用需求。

除了政府積極推動外,現時上市條例規定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碳排放數據,也衍生大量的應用需求,例如一家公司需要採購,會要求供應商提供減碳方法及相關數據,讓公司可以計算整體減碳的效果,當中也涉及減碳數據的交換或認證。

數據聯通有規可循  行業準備足方可強制執行

任景信認為,無論是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或是碳排放,數據聯通絕對有好處,除了碳排放外,不少行業數據的分享都與物流和人流有關,可以幫助不同的行業發展相關生態圈,但分享與認證需要制定一套法規,但是否要立法強制執行,他覺得要看行業是否準備充足,若行業未有足夠準備,貿然強制執行會引起很多運作上的問題,導致政策不能真正「落地」。

他認為有需要待各行各業準備充足的時候,而市場也出現一些配合標準的科技及服務,屆時再考慮制定一些強制操作的標準,所以現階段應該是先鼓勵行業減碳,等到建立一個有充份準備的生態圈才強制執行,方可事半功倍。至於政府或公營機構,他們是可以按照本身需要加強碳排放的披露。

綠色金融方面,任景信表示,市場對綠化營運模式的需求非常大,但如何讓商業活動更容易取得低成本的融資,在這方面政府亦以身作則,例如參與發行綠色債券,並且將融資過程「代幣化」,所以政府推動綠色債券是不遺餘力。

上市公司履行減碳目標  衍生環保科技應用

他說,ESG市場已經有不同科技湧現,目前科技應用主要聚焦碳數據的收集及製作相關的報表,讓大家更清晰了解ESG的情況,然後在這基礎上進行合規(compliance)匯報。

除此之外,另一樣市場正積極推動、且需求龐大的就是碳信用交易。香港交易所去年建立Core Climate碳信用交易平台,因為上市條例要求上市公司需要申報碳排放的情況,若公司要履行其所承諾的碳排放目標,需要同時控制其上下游和本身的碳排放。然而,當目標是要減多少噸的碳排放而未能達標的話,如何填補差距?公司需要付出成本買入碳信用,以滿足原來承諾的碳減排目標,這樣便衍生碳信用交易的需求。對於香港交易所來說,很自然憧憬碳信用市場的發展前景,讓他有誘因建立一個碳信用交易平台,讓整個政府機構或官方平台去擁抱ESG。

所謂碳信用,說到底就是一個憑證,因為這些交易持續地發生,而碳信用產品亦會持續地產生出來。任景信舉例,公司減少了多少噸的碳排放,需要登記及確認,要確保其登記的碳信用就等如他實際的碳減排,這樣才能體現碳資產的價值,成為一個可以交易的碳產品,這些都需要確立一套標準流程。

任景信表示,目前ESG科技應用主要聚焦碳數據的收集及製作相關的報表,讓大家更清晰了解ESG的情況,然後在這基礎上進行合規(compliance)匯報。
任景信表示,目前ESG科技應用主要聚焦碳數據的收集及製作相關的報表,讓大家更清晰了解ESG的情況,然後在這基礎上進行合規(compliance)匯報。

構建碳信用市場  引區塊鏈技術降交易成本

由於不同的經濟體或者國家都會制定本身的標準,這些標準暫時難言統一,所以他認為對香港來說是個機遇,就是做一些可以互相兼容的標準,構建不同碳信用的互換機制,讓香港有機會成為一個中西標準互換的平台。

任景信表示,目前不同國家或經濟體已經制定各自的減碳目標,制造了清晰的市場需求,首要的是收集數據,這有賴一些科技平台幫助你去收集及跟踪數據,港交所在構建Core Climate的碳信用交易平台時,使用了區塊鏈的技術,能夠降低確認和跟踪數據、以至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交易的可信性,這些都需要科技的配合才能健康發展。

由於市場需求大,對相應科技應用平台的需求亦相應增加,自然吸引一些創科公司投入資源建立解決方案,以滿足這些應用需要。

任景信指出,過去一兩年,數碼港吸納很多這類公司,他相信全球也冒起不少同類公司,從統計數據看,投資者投放在這些公司的資金確實有所上升,因應這些熱門議題和應用,科創公司更容易進行融資及集資,亦更能吸引受眾使用這類的平台及方案,自然也吸引多些人向這方面發展,這也是現實的考慮,所以過去兩年間市場湧現很多這類公司。

撇開創科、發展機會、市場供求等因素,新一代年青人具有很強的環保意識,所以更喜歡投入綠色科技項目,除了成功創業及擁抱更佳的機遇外,亦可做一些對地球及環境生態有貢獻的事情,對各方來說都是贏家。

他說,對香港的創科項目,不難物色一些對綠色科技項目有興趣的投資人,香港也有一些基金專門投資綠色科技,數目不算多,但相信未來這類基金會更多。

對香港的創科項目,不難物色一些對綠色科技項目有興趣的投資人。
對香港的創科項目,不難物色一些對綠色科技項目有興趣的投資人。

富戶願回饋社會  綠色科技易吸引投資人

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基金,希望將香港打造為財富管理中心,任景信表示,這些家族辦公室會成立一些投資實體,專門投資環保或綠色項目,很多時累積相當財富的人願意回饋社會,針對地球保育、環境相關的項目設立專項基金。他說隨着政府積極推動下,這趨勢已愈來愈明顯,他所接觸的至少有一至兩家是專門投資環境相關的基金,而一般性的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綠色科技公司的個案也在增加。

他認為,政府作為一個機構,雖然已經訂定非常清晰的減碳目標,但有了政策藍圖,亦應該規劃哪些科技可以幫助其達標,然後設法吸引能提供這類方案的科技公司落戶香港,或者建立先導計劃,以先行先試這類本土科技的應用平台,除了起帶頭作用外,亦同時滿足本身減碳目標的需要。

事實上,政府在其他相關產業的推動都有先例,例如在金融科技也有這類的先導計劃及資助,吸引更多人產出相關的應用,以滿足整個市場的需要,他覺得同樣的操作可以套用於推動綠色科技方面。

數碼港起示範作用  五期擴建工程融入環保概念

2021年8月,數碼港第五期擴建計劃獲城規會批准,項目包括一幢10層高綜合型商業物業,位於數碼港商場西邊,落成後總樓面約710,437平方呎,將作辦公室、展覽或會議廳、資訊科技及電訊業、食肆、以及商店及服務行業用途,為了貫徹環保概念,項目工程採用「組裝合成」環保建築法(MiC),預計2025年竣工。任景信強調,數碼港希望以身作則,鼓勵更多綠色科技公司的應用能夠融入第五期的擴建工程內,以建立綠色生態圈。

據他介紹,第五期擴建項目除了綜合大樓外,亦會將海濱公園智能化,兩項工程都會融入環保科技的應用,海濱公園智能化本身是不錯的生態環境建設,至於綜合大樓,亦會採取環保建築科技及節能應用,大樓作為示範區,會設立一個零碳排區域,由於很多上下游供應鏈並非數碼港所能控制,要在2025年前施工期間達到零碳排,暫時並不符合現實,但數碼港希望2025年往後時間可以將部分區域達到零碳水平。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