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事件」發生後,美方延後布林肯訪華以示不滿,中方認為美方小題大做,是一種惡意行為。所以,即使後來美方透過不同的途徑向北京表示想恢復對話,北京都冷淡對待。北京覺得,美方不應該一方面說想改善雙邊關係,另一方面又不斷做傷害中國利益的事情;美方的態度既然不那麼友好,見面也談不出什麼好結果。
所以,當拜登總統也表示有意與習近平通話後,習近平也不作回應。中國的態度是,在中國最高領導人與美方最高領導人接觸前,先得感受到美方的誠意,並達成了一定共識,再待雙方最高領導人最後確認。為此,中方先安排外交部長秦剛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作初步接觸。
中美要對話 首在有誠意
由於秦剛要趕着搭飛機訪問歐洲,與伯恩斯的會面為時只一個小時。據說,期間大部分時間是秦剛在陳述中國的原則與底線。中方要美國知道,那部分內容中國是堅定不移的,一定「冇得傾」的;如果美方仍覺得有別的問題「可以傾」,那中方才作進一步的安排。
在這個基礎上,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白宮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上周三至周四於奧地利維也納會談了十多個小時,內容包括兩岸問題、區域安全問題、俄烏戰爭問題、反毒品問題,以及北京扣押美國公民問題等。
中美官員都認為,這次會談非常「坦率、深入、有實質性與建設性」,有美國資深官員指出,雙方都明白在許多議題上有意見分歧,有些地方也無法改變對方的想法;但無論如何,雙方應保留溝通渠道,以免問題因誤會而失控。在台灣問題上尤其如是。
美國拒絕 先決條件
至於兩國最高領導人會否即將通話的問題,美方的官員表示,美國拒絕要有先決條件才能進行外交接觸的做法。其實美國何嘗不想在進行外交接觸前,就先達致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先決條件?只是目前的形勢並不對美方太過有利,美國才傾向在未有先決條件的情況下,就開始作外交接觸。原因是美國大選在即,拜登要給美國人民一個印象,美國和中國是「有得傾」的;一些美國的難題是有機會在中國的配合下得以解決的。
現實是美國的國內形勢的確十分嚴峻,聯邦政府快將入不敷支,而國會卻尚未肯上調國債的上限。另一方面,銀行業不穩,信貸收縮,經濟有下行壓力。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可以在國策上配合一下,當可以有助美國面對當前的難關。
中國有那麼多的價廉物美的產品,只要美國肯撤銷關稅,當可大量輸美,以助美國紓緩通脹,並讓美國人民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中國亦可以用部分貿易盈餘來買美債,以舒緩美國的信貸壓力。由此可見,中美之間並非沒有條件建立互利合作關係,兩國領導人見面,當有可以談得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