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閱兵展示實力 山東艦西太練兵 美威懾無濟於事?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儘管這次閱兵沒有像往年一樣展示新型的坦克,但觀察家認為,與烏克蘭的戰爭打了一年之後,俄羅斯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俄羅斯周二(9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共有1萬餘名軍人、125件各類武器裝備接受檢閱,包括BTR-82A新型裝甲運兵車和射程10000公里的「亞爾斯」戰略導彈系統。

俄羅斯總統普京致辭時,提及中國人民為抗擊日本軍國主義所作的貢獻。( 亞新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致辭時,提及中國人民為抗擊日本軍國主義所作的貢獻。( 亞新社)

奈伊質疑美威懾策略陷困境

儘管這次閱兵沒有像往年一樣展示新型的坦克,但觀察家認為,與烏克蘭的戰爭打了一年之後,俄羅斯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這與西方傳媒近期關於俄國軍事實力衰退的報道顯然有落差。美國著名的「軟實力」專家、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質疑美國通過「威懾」謀求地緣政治的穩定性是否有效?

奈伊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指出,從2021年12月開始,美國總統拜登就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如果入侵烏克蘭,俄羅斯將面臨嚴厲的制裁。但是,這些警告無濟於事。美國及其歐洲盟友通過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以此挫敗俄羅斯的計劃時,普京拋出使用核武器的選擇,但是,西方的援助繼續有增無減。

這篇名為〈威懾的困境〉(“Dilemmas of Deterrence”)的文章坦言,現今的世界,「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威懾」。

俄羅斯軍人高擎蘇聯紅軍「勝利旗」操過紅場,象徵歷史的傳承。(亞新社)
俄羅斯軍人高擎蘇聯紅軍「勝利旗」操過紅場,象徵歷史的傳承。(亞新社)

普京與西方的「威懾」有底線

但是,如何證明威懾有效呢?美國對外威懾失敗了,還是成功了?他沒有答案,只表示烏克蘭戰爭表明,降低風險並不總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問題,而往往是程度問題。「也許普京認為西方聯盟不堪一擊,認為制裁會失敗。但目前為止,他一直沒有攻擊北約國家的補給線。面對普京的核威脅,西方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武器,但一直不願提供遠程導彈系統或者現代戰機」。

威懾發生作用 「可信度」至關重要

奈伊認為,如果希望威懾發揮作用,「可信度」至關重要:「威脅採取最強烈的反應來捍衛微小的利益,幾乎沒有人會相信這種做法。核大國承諾擴大核保護傘,保護遙遠的國家時,尤其如此」。

他舉例說,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分別將其核威懾力量擴展到西歐和東歐。儘管一些分析人士懷疑美國是否會冒着紐約受到襲擊的風險,保衛西柏林這個孤立的飛地,但美國的威脅奏效了,部分原因在於駐紮在那裏的美軍。雖然所謂的「柏林旅」規模很小,無法抵禦蘇聯的入侵,但它確保了對這座城市的核打擊會導致美國人傷亡。

奈伊話鋒一轉,談到朝鮮半島局勢。他說,韓國總統尹錫悅4月會見拜登時,雙方同意美國在朝鮮半島附近部署一艘核潛艇,並同意與韓國就核規劃和戰略規劃展開磋商。

奈伊指出,這種做法類似於冷戰時期美國與北約盟友的接觸。就像在當年的柏林一樣,美國提升了威懾的可信度:韓國駐紮着28500名美軍。兩國同屬一個「命運共同體」,因為朝鮮不可能在攻擊韓國時不會傷害到美國人。

這期間,中國解放軍航母山東艦編隊在西太平洋區近30天的演訓,並在這次系統化聯合作戰演練中,前所未見地加入火箭軍和陸基航空聯隊。

中國海軍航母山東艦(遠景)編隊在西太平洋演訓。(亞新社)
中國海軍航母山東艦(遠景)編隊在西太平洋演訓。(亞新社)

「戰略模糊」也是「雙重威懾」

奈伊指出,中國視台灣為其領土,而台灣的情況表明,不斷變化的環境將考驗行之有效的威懾戰略。

他舉例說,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和中共主席毛澤東會面,計劃恢復美中關係,但他們在台灣的地位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最終,雙方設計出一個拖延方案: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即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也承認兩岸人民都是中國人。美國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武器,但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多年來,美國一直拒絕透露是否會保衛台灣。奈伊擔任克林頓政府五角大樓官員訪問北京時,中方問美國是否會為台灣開戰。他說沒有人知道,同時指出,美國前國務卿艾奇遜在他1950年1月12日的演講中,沒有將韓國納入美國的防禦範圍,但僅僅6個月後,美國就參加了朝鮮戰爭。

奈伊說,他當時警告中方不要試探美方。他認為,一些人所說的「戰略模糊」政策,不如稱為「雙重威懾」,其目的不僅是為了防止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也是為了阻止台灣在法理上宣布獨立。

現在一些分析人士擔心,隨着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以及更多美國國會議員訪問台灣,這一戰略正受到削弱。拜登曾4次表示美國將保護台灣,但白宮每次都隨後發表聲明,重申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這種情況下,避免暴露弱點或引發升級,將是避免全面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奈伊總結,歷史提醒我們,評估威懾力量的成功可能很難。部分因素,例如可信度,對於實現預期結果至關重要。但是,隨着威懾困境的不斷演變和增加,研究戰略的局限性對於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樣重要。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