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球積極推行各種環保政策、行動,「走塑(Plastic free)」文化逐漸盛行,「走塑」生活習慣如自備水樽及食物盒等、走飲管及裸買等變得普遍。除了鼓勵市民回收膠樽的入樽機先導計劃及年初更新的$1膠袋徵費計劃外,首階段的即棄膠餐具管制亦有望在今年年尾實施,屆時食肆堂食及到會均禁止提供9類即棄及「可降解」膠餐具——包括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刀叉匙)、碟、杯、杯蓋、食物容器及食物容器蓋,外賣方面則不能提供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刀叉匙)及碟,加快香港整體「走塑」步伐。
要做到減廢,除了從源頭著手,下游回收也是不可忽視。根據2021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香港每日產生逾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全年僅回收184萬公噸可循環再造物料,包括含鐵金屬(43%)、紙料(33%)、有色金屬(10%)、塑料(6%)及其他(紡織物及玻璃等,9%)。
「轉廢為源」助力實現零廢堆填目標
減少廢物和回收重用,不僅能促進資源保育,還可減少堆填空間的需求,為寸金尺土的香港節省土地。香港近年提倡智慧城市,再工業化,香港傳統廢物回收業亦可透過綠色科技提升技術,藉以改變形象並促進發展。要達致「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我們須要設計能夠轉廢為源(資源及能源)的設施,同時研究以較能重用的金屬回收物料代替即棄塑膠製品,雙管齊下提升廢物回收,實現零廢堆填。
為啟發青少年關注廢物管理帶來的環境問題和影響及倡導綠色建築、節能減廢的理念,第九屆「社會創新發明 – 概念空間設計大賽」以「轉『廢』為源」為主題,鼓勵學生就推行金屬廢物智能回收提出創新的設計及想法,設計一個智能回收系統及相應設施,把回收物全面資源化及能源化。
積極推動青少年的環保教育
比賽分為「中學生及毅進/基礎文憑組」及「大專生組」,前者參加者需設計一個約1萬形方米、用於金屬回收的綠色智能回收中心,以及金屬廢物智能回收系統,回收中心也需包含節能、節水、室內空氣質量、綠化及減少碳排放的元素。「大專生組」則需設計約7萬平方米、以鋁金屬作為能源/產品轉化、回收產能達1千公噸以上、具主題性環保轉化園,並,並且設計鋁金屬廢物收集、分類、處理(水/電池/AI)和轉化的智能系統。
為促進參加者對回收業的了解,本會去年舉辦多場網上培訓工作坊,講解鋁金屬回收供應鏈、鋁金屬回收流程及生產設備、能源效益及創新綠色建築的理念。是次比賽共吸引逾百名學生參加,反應熱烈。經過多輪評審後,從創意概念、空間運用、設備安排、環保理念、能源效益、功能運用及可行性七大方面評分,最後分別由拔萃女書院及香港大學的同學勇奪中學生組及大專生組的冠軍。
拔萃女書院劉茵瑜、陳以臻及鄭懿年的「鋁.生園」,意指「鋁鐵生態園」,是一個生態友善的社區回收設施。主建築群奉行極簡主義,把柔和的大自然顏色融入園內的自然環境。同時透過創新設施及技術,為市民提供生動有趣的金屬智能回收互動體驗。香港大學周善柔、何善衡及林雨生的「A-Park鋁淘」,融合智能回收、環境教育及康樂元素,巧妙地利用遠足徑把回收園、社區及大自然聯繫起來,讓環保回收和社區發展和諧共處。
對於本屆獲獎作品,頒奬典禮主禮嘉賓之一的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減廢)區詩敏博士表示:「在比賽中,學生們提出很多關於智能金屬回收設施的創新設計融入社區,並善用科技製作了不同的模型、APP示範及影片展示他們的想法,期望此比賽能令更多青少年透過生活方式和設計,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一同做到惜物、減廢,共同承擔環保責任,以邁向『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的目標。」
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副會長暨大正金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戎先生表示 : 「活動透過讓同學們設計回收中心,從而啟發他們對回收行業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更加明白回收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為未來回收行業培育優秀人才。」
本會一直致力推動青少年的環保教育,把環保概念與社區建築結合,建立低碳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踏入第十年,「社會創新發明 – 概念空間設計大賽」今年以「智慧出『行』」為題,要求中學組及大專組參加者分別設計綠色智慧充電站及全面的智能和綠色交通網絡規劃以及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冀望參加者了解更多零碳運輸及智慧城市概念,將其融入設計中,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未來環境領袖的綠色理念。
歡迎到此了解更多詳情:https://thewgo.org/website/chi/inventor2022-2023-intro/。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