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保為何挑戰滙豐

滙豐將在5月初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會上將表決由小股東提出重組亞洲業務的議案,股東之一的中國平保近日公開支持小股東。作為香港最重要的外資和中資金融機構之一,它們之間的紏纏背後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滙豐將在5月初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會上將表決由小股東提出重組亞洲業務的議案。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下稱平保)持有約8%滙豐股權,其在近日公開支持滙豐分拆其亞洲業務在香港獨立上市,認為這可以釋放其資產價值,令股東獲得巨大利益。

為什麼分拆回港上市?

滙豐不同意平保的分析,並強調經過第三方的獨立財務分析和法律顧問意見,已確認目前確立的發展策略,才能提供最迅速、最穏妥,以及最能提升股東的回報。而獨立投票顧問亦建議對小股東提出的有關議案投反對票。在這方面,平保進一步批評滙豐誇大分拆上市所需的成本。

這是香港金融市場非常重要事件,因為滙豐是香港最重要的外資金融機構,而平保則是國內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兩者在分拆其亞洲業務問題上正面交鋒,無論議案是否獲得過通,其意義及影響是遠遠大於其金錢上的數字。

筆者並不打算就有關財務分析上提供意見,但有兩項與事件相關的重要概念:香港政治風險,以及分拆是否純商業考慮,筆者提出與大家參考。

香港政治風險上升

現在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以及其他一些髙層官員都不能訪美,估計也不會出訪其他西方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無可避免影響香港經濟的正常運作。從國際投資者的角度,現在香港的政治風險,比1997年回歸前是高了還是低了?答案是顯示易見的:回歸前中美關係良好,中國更在美國支持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而當時兩岸關係亦比較穏定。

就算是這樣,滙豐在1993年決定把總部遷到倫敦,成為一間英國銀行;而另一間重要的英資公司怡和集團,在1994年決定終止股票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撤離香港股市。當然,不少的其他香港上市公司亦有相關的安排。

在現時中美持續緊張的情況下,有論者認為美國在極端情況時,甚至有可能禁止香港金融機構使用由其主導的SWIFT國際交易系統,而歐美不少智庫也發表有關兩岸快將開戰的訊息。國際投資者都是有所關注,一方面當然是半信半疑,另一方面是務實地對其在港投資進行檢討,並作出適當部署。例如近年香港一些企業及家族,已把部分資產轉移到新加坡或其他地方。

反過來說,現在平保表示若滙豐分拆其亞洲業務在香港上市,就會為股東帶來巨大利益。 平保對香港政治風險近年的變化,似乎作出了與市場相反的評估。這判斷估計最終並不會獲得大多數國際投資者的認同。

國際投資者關注,香港金融市場在中美角力的大環境下,面臨愈來愈多政治風險。(亞新社)
國際投資者關注,香港金融市場在中美角力的大環境下,面臨愈來愈多政治風險。(亞新社)

分拆是否純商業考慮?

一直以來, 網上有很多平保是否國企的討論。平保最初是由國有銀行的地方支行所成立的,算是國營企業。其後在2004年及2007年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進一步成為龐大的綜合金融機構。

平保的股權雖然上市後有所分散,但管理和決策權是否仍掌握在政府手裏?還是轉移到與政府完全無關的民營企業家手裏?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平保在資產管理方面投資滙豐,是純商業盈利為目的,還是有其他目的?

如果平保的平安資產管理對滙豐的盈利和業務策略不滿,其實最簡單是把股票賣掉,再轉換其他收益更好的金融類或其他股份;平保以前曾多次強調,投資滙豐股份純屬保險資金的財務性投資。再者,平保數年前亦曾提出派代表加入滙豐董事局但被拒。平保多年來和滙豐紏纏下去,似乎志不在錢。

平保推動滙豐的亞洲業務在香港獨立上市,這是否個別企業的左傾冒進行為?還是代表中央執行全面管治權的重要一環?江澤民總書記在1997年「五二九講話」中,他批評了左翼思潮的干擾,更引用了鄧小平的話「警愓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當然,國家領導人當時說這番話,有其時代背景。筆者認為香港在現時「由治及興」的情況下,既要防右,也要防左,要達至必要的平衡,不能掉以輕心。

防右也防左 港要有平衡

筆者再舉一個國企曾在港進行冒進行為的例子作為參考。2012年起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與澳洲捷星航空公司等,申請在香港設立一間新的航空公司。當時市場都認為東航這安排是獲得北京祝福的,經營牌照十拿九穩,並可挑戰國泰航空在香港航空市場的領導地位。直到2015年,申請不獲政府批准 ,主要原因是申請者的業務模式並不合乎法例的要求。此外,據悉這項申請也被北京有關部門所關注,申請者曾揚言上訢,最後不了了之。

中央政府的「一國兩制」是偉大的國策和實驗,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調整中不斷完善。夏寶龍在今次來港考察活動中,就曾與本地和外國商會代表座談。而在4月15日的發言更強調「香港營商環境仍然是全世界No.1,香港自由開放和優良的營商環境,是舉世公認的」。但願在「一國兩制」下,外資在香港繼續擁有免於恐懼和不被干擾的經營自由。

羅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