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2月7日在「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講話,強調中國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一條不同於西方化的道路。世界其他國家仍在努力解讀中國式現代化究竟意味着什麼。
不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概念,是出於某些西方國家和一些人士的長期思維慣性,他們認為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有賴於不公平的手段,包括侵犯知識產權和政府補貼。一些西方人士認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國內市場促進了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但這主要是通過蠻力達成的。還有一些人認為中國人具備長遠的規劃能力,但他們卻無法解釋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也有人認為中國人雖然效率高,但他們思維機械化,缺乏原創性。
改革開放 重要轉折點
早在19世紀40年代初,中國就有人思考應該如何實現現代化。此後,有過多輪關於振興中華的反思與嘗試。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20世紀70年代末這段時期,中國人的思潮一直在湧動。
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標誌着一個重要轉折點,它表明中國願意嘗試、學習和適應。儘管鄧小平自己當時可能亦不清楚答案應是什麼,但他願意積極地探索如何讓中國能夠現代化的各種方法。
這種務實態度帶來了經濟增長,這一點顯而易見。中國如今正在尋求自己的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與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是相容的。
中國式現代化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匯聚了許多傳統的中國哲學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其他流派的思想;還吸收了外來的思想,例如距今約2000多年前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思想;1949年後正式引入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又吸納了市場經濟體制。這些思想的匯聚,推動中華文明不斷延續並且革新。
二元體系 發揮互補作用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統籌協調大型活動和宏觀治理能力逐步提高。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構造了一個「二元體系」。雖然兩者在某些情境裏存在矛盾,但由於國有企業背負着一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這就讓私企和國企之間有着很強的互補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在制定發展計劃時,在遵循中央政府的政策之下,還經常積極為當地企業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以促進企業的成長。在這樣的治理多層架構下,各方看似矛盾,實則協力為整個社會進步帶來了巨大的協同效應。此外,中國政府願意不斷地嘗試、學習和適應,推動着社會飛速地進步。
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的第20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到205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主席亦為我們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走和平發展道路、人口規模巨大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國還強調了創新和技術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同時實現更高效率增長和共同富裕的決心。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中國的創始合夥人鄭力行先生(Bob Ching) 在上世紀90年代曾對我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時國內開始使用的說法──聽起來像是矛盾的,但它實際上是合乎邏輯的。雖然我當時不太明白鄭先生的意思,但在接下來的30年裏,他說的這句話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
我的猜想是,鄭先生的意思是發達國家裏的人士認為,像社會主義相對資本主義、集體主義相對個人主義、意識形態相對實用主義這樣的概念是不會共存的。對於發達國家的某些人來說,這些方面只能是「非此即彼」。
中國發展的信念
《紐約時報》的潘公凱(Philip P. Pan)是西方為數不多的較為理解中國如何運作的人之一。他在2018年發表的文章〈中國:拒絕失敗之地〉(The Land That Failed to Fail)中就說到:「從那時起,中國一直行走在兩種對立的思想之間,在開放與壓制、嘗試變化與抵制變化之間搖擺不定,觸礁的恐懼使他們猶豫,在任何一個方向都不敢走得太遠。」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獲得的巨大的試驗、學習與適應的能力,以及同時接受看似對立的概念的能力,使其能夠實現快速的經濟轉型。雖然企業家個人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大眾有一個集體願望,即把中國重新打造成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在中國人看來,這一地位是他們所應得的。
儘管中國已實現自身從傳統農業經濟到製造業大國的轉型,但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悠久歷史,仍繼續影響着中國人民的觀點和價值觀,這也是促使這個國家高度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原因之一。除了製造業,中國還迅速崛起為可再生能源和減排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中國的發展是基於一種信念:即使前方困難重重,但仍嘗試利用各種方法與機制去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人早在2500多年前就開始知道,所有問題都是受着兩種對立的力量的支配,也就是「陰陽」思想,到今天這種哲學思想仍然指導着許多中國人的思想。
與任何一種試驗方式一樣,必然會有一些偶爾出現的問題。但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軌跡是顯著的。一些人可能會爭論這種做法的「中國性」, 而我認為其深層次的因素吻合了世界的動態規律與現代思想,是普遍的、合乎邏輯的和理性的。
中國已經展示了在工業、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能力,並繼續朝着現代化社會的方向邁進。可以預見,這個趨勢發展之下,中國將為構建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作出重要貢獻。
原刊於《南華早報》,本社獲作者翻譯後授權刊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