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熱戰冷戰,要世界盃一戰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撕裂、如此以意識形態劃分。在這種背景下,國際體育比賽要做到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恐怕愈來愈難。是為憂。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是全世界球迷的盛大節日。筆者作為一名業餘球迷,已做好熊貓眼準備,除了繼續熱捧巴西隊、冷敲亞洲隊,對本屆卡塔爾世界盃有兩點觀察,一個是球場內,一個是球場以外。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爆冷陸續有來?

先說球場內。本屆世界盃剛開始第一周小組賽事,兩支亞洲球隊沙特和日本,以同樣比分2:1爆冷戰勝由世界足球先生美斯領軍的南美勁旅阿根廷和歐洲老牌強隊德國,沙特舉國狂歡,國王宣布全國放假一天。這兩場賽果似乎預告,這屆由亞洲主辦的世界盃,爆冷陸續有來,歷屆世界盃都有「地利」因素,這次幸運之神會不會偏愛亞洲球隊?爆冷,球迷有人歡喜有人愁,但亞洲球隊贏波,當然是值得高興。最遺憾是,中國的球迷仍然沒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國家隊進入這項世界最高級、最受歡迎的賽場。我問一個球迷朋友:如果爆冷贏阿根廷的是中國隊,14億國人會如何來慶祝呢?他對我的想像力大加讚賞。

世界盃賽事爆冷的原因很多,球員臨場發揮不佳、教練領隊的戰術犯錯等等,而差不多每屆世界盃都有關於球隊參與賭波的各種傳言。今屆世界盃特殊之處,是在疫情肆虐全球近三年之後舉行,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防疫需要,多項重要賽事或叫停、或押後、或採取零觀眾的閉門比賽,球員的訓練和狀態大受影響,這可能是影響本屆世界盃賽果的特別因素,誰能出線、誰能進入半決賽和決賽,最後哪一支球隊能捧走大力神盃,分分鐘爆冷。好在全球疫情趨緩和,球賽直播所見,現場一片狂歡的人海,把受疫情困擾的壓抑氣氛一掃而空。

體育政治化

再說場外,本屆世界盃從一開始就受到政治因素干擾,甚至被視為歷來最政治化的一屆世界盃。歐洲一些人指摘主辦國卡塔爾的人權紀錄,多支歐洲和英格蘭球隊在飛往卡塔爾的專機上寫抗議標語、畫上有訴求含意的圖案等等,國際足協會恩芬天奴(Gianni Infantino)忍不住作出反駁,指西方的批評是「偽善」,本身是瑞士人的恩芬天奴更指,歐洲人應該在未來3000年,為過去3000年所做的事道歉,然後才向別人上道德課。這一番話擲地有聲,毫不客氣撕下西方政客偽善的嘴臉,也為所有發展中國家主持公道。今後,任何西方政客給其他國家上人權道德課之前,都應該想想恩芬天奴這一席話。看不過眼的還有法國總統馬克龍,他公開反對抵制行動,呼籲不要把體育政治化。法國隊志在衛冕,馬克龍當然不想自己國家隊的球員分心搞事。

但是,體育政治化事件由場外蔓延到場內,第一場分組賽開始,伊朗球員出場在奏國歌時集體保持沉默,被視為對該國正在發生的政治抗爭的表態,在此之前,伊朗國家隊參加其他比賽時已經備受政治壓力。還有德國隊在開賽前集體捂嘴拍合照,抗議國際足協禁止球員戴彩虹臂章。德國隊在先入一球之後,被日本隊連進兩球反勝,這項爆冷結果是否因為德國球員太投入政治而未能集中精神作賽,相信德國領隊心裏最清楚。

幸好,本屆世界盃32支球隊,作為歐洲勁旅之一、曾經11次進入決賽周的俄羅斯,和曾經殺入決賽周八強的烏克蘭,都榜上無名。阿彌陀佛,如果俄烏兩隊都進入決賽周,或者有一隊進入32強,實在很難想像這屆世界盃會如何進行下去。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撕裂、如此以意識形態劃分。已經持續9個月的俄烏衝突,改變戰後世界格局,衝擊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更令全世界籠罩在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霾之下。在這種背景下,國際體育比賽要做到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恐怕愈來愈難。是為憂。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