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給中國的啟示

筆者個人是不支持北京武力攻台的,因為付出代價會是中國人民,得益者可能是美國。

二十大上周落幕,北京沒有為台灣問題降溫,反之提升了「統一」的重要性和急切性,情况惹人擔憂。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今年8月30日辭世。莫斯科沒有大事紀念這位前領導人,下台後的戈爾巴喬夫,在海外的名聲比在祖家為佳。蘇聯在1991年解體,今天很多緬懷昔日國勢的俄羅斯人,仍然覺得戈爾巴喬夫是分裂國家的元兇。但真相是昔日美蘇之間的軍事競賽,已經將蘇聯弄得一窮二白,經濟上,已經撐不下去。柏林圍牆在1989年被推倒,兩德合併,引發連串東歐國家脫離華沙公約,時人稱這波政治變天為「蘇東波」。有說鄧小平決定在「六四」事件中採取強硬手段,亦是受「蘇東波」影響, 恐防在中國引發同類事件。

時間回到今天,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兩國共產主義(或前共產主義)專政的大國(朝鮮不入大國之流)。一個有石油和核彈;一個有市場和製造力。兩國的領導人都有野心重新塑造本國在世界舞台的地位。俄羅斯今年初入侵烏克蘭,跟西方國家關係頓時變得劍拔弩張,後者很快報以經濟封鎖。我相信北京旁觀西方的反擊,非常上心。無他,參考他朝如果攻台,西方連串的罰招,中方又應如何回應?

西方國家面對挑釁會強烈反擊

如果北京參考俄烏戰爭,西方國家面對明顯的挑釁,會作出強烈的反擊,縱使經濟上付出嚴峻的代價。中國未必能夠用市場來換取袖手旁觀。雖然,於歐洲國家而言,烏克蘭是後院,台灣是別埠,貼身度不同,但美國肯定會用人權問題綑綁歐洲。

當然,即使在非友即敵的大環境底下,仍然有些國家像印度般,希望維持比較獨立的政治立場,選擇不靠邊。中國的外交政策,如果能夠多點綿度,自然事半功倍。

靠西方情報軍援 烏軍反客為主

軍事方面,過往我們的想法是西方國家愛惜子弟兵的性命,不會直接參戰(阿富汗反恐戰爭收官是最佳例子)。但是, 現代戰爭已經是電子情報和補給戰,傳統的坦克和戰艦,如果缺乏適當的支援,很容易淪為敵人的甕中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美堅持不出兵的底線,當時大家以為俄軍會很快得逞。怎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堅持加上西方的情報和軍援,令到烏軍在戰事踏入第9個月後,反客為主。今天,美國背棄中美過往的協定,為台灣提升軍備,正是希望台灣以烏克蘭為榜樣。

筆者個人是不支持北京武力攻台的,因為付出代價會是中國人民,得益者可能是美國。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