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荷專家選拔嚴謹 航天工程促科普

中央於10月2日宣布將展開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並會開放當中的「載荷專家」一職予香港人申請。「中國航天員計劃」在香港推行,對本地教育而言,是有效的國教和科普教材。

在過去一年,筆者多次就中國航天工程到中學演講,讓香港年輕人多了解國家航天發展,特別是「神舟」載人飛船、「天宮太空站」、太空實驗工作等。每次在結語中都強調,希望未來有一天,香港人會成為中國太空人團隊的一分子。

因此,筆者對中央於10月2日宣布將展開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並會開放當中的載荷專家一職予香港人申請,感到非常興奮。

載荷專家(Payload Experts)在航天工程中負責什麼任務?概括而言,他們是在太空中進行各種不同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亦即負責重要綜合航天實驗的專家。簡單而言,「載荷專家」便是在「天宮太空站」內外做太空實驗的科學家。

解決太空問題 任務艱鉅不容錯

那麼載荷專家在太空中會做什麼實驗呢?舉例說,許多科學家都認為地球資源有朝一天會耗盡,到時人類便要離開地球,在太空另覓居所,若是如此,人類能夠適應太空的環境嗎?譬如:

一、 在太空中生活,人類會長期身處於「微重力」(Micro Gravity)環境,骨骼是會退化的,那麼我們的手腳還能夠有效地發力嗎?在同樣環境下,液體並非自然向下流的,血液循環系統會有所改變,這會怎樣影響我們的心臟或其他身體部分的功能?

二、人類在太空生活可以自給自足嗎?在太空空氣與地面空氣不同的化學組成之下,人類如何有效地種植蔬菜呢?

三、在太空中,我們會與地面通訊,但「地對空」與「地對地」的通訊必然會面對不同的技術問題,例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指出幾個物理關注點,包括地對空距離、地面網絡、太空轉播站、傳送頻寬、數據傳送速度、電波干擾等,這些因素會如何影響「地對空」通訊的質量和可靠性呢?

四、地面所用的人工智能技術適用於太空應用場景嗎?學者估計,由於人工智能依賴大數據,而地面與太空數據極度差異,所以將會難以直接適用。

上述的太空問題,都需要載荷專家包括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如醫療、生物)及工程師(如通訊、電腦)等來解決。

國家對香港選拔的要求非常之高,筆者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航天工程十分艱鉅,每一項任務都不容半點差池,因此選拔過程必然是寧缺無濫,中央也絕對不會移船就磡優惠港人。

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政府新聞處)
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政府新聞處)

大中小學推廣 培養青少愛科學

然而,中央對香港的大學和研究能力水平是肯定的,這從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香港七一回歸來港考察活動中的重要講話可見一斑。機會難逢,筆者極力建議不懼艱辛、勇於接受挑戰、熱愛祖國的青年香港科學家站出來,踴躍申請參與選拔,爭取成為香港首名「中國太空人」。

返回本行,筆者認為「中國航天員計劃」在香港推行,對本地教育而言,是有效的國教和科普教材。因此,政府應考慮向小、中、大學各級學生大力推廣。年輕學生立志成為中國太空人,在此目標推動下,他們便會從小熱愛科學,並會持續學習加強自己的科學和航天知識。

再者,中國航天工程的進展過程和成就,更會讓香港年輕人認識國家的科學發展史,讓他們感受到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對國家及世界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並且引以為傲。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