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中:港人需重拾互助精神 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彭定中博士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總裁、機場管理局前行政總裁彭定中博士9月22日在饒宗頤文化館,以「中華平民文化的影響與傳承──對創建一個公平和諧小康社會的啟示」為題,剖析如何提升社會競爭力,增加市民上游機會,從而建立一個小康的社會。

彭定中認為,社會存在兩種文化──平民文化和菁英文化,他以蘇東坡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一首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來形容兩種文化各有所長,可互補長短,而要解決貧窮,在於均等機會。

以人為本精神可貴

他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平民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彭博士強調「平民」,因為普羅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中華文化中,安身立命的態度及處事做人的原則最是難能可貴的。

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戰火紛飛,歷經千年,中華平民文化始終以人為本,互相幫助,幫助缺少機會的人有能力為自己創造機會,也有素質願意為他人創造機會。當中最感動人心的不單是結果,更重要的是鍥而不捨的精神,不但能夠改善物質貧窮,更能達到社會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

延續獅子山精神

彭博士也在講座中分享了不少中華平民文化對扶貧工作的影響與傳承的成功案例,包括2012年解決東涌逸東邨跨代貧窮的問題。他指出,逸東邨多聚居單親、新移民或在職貧窮家庭,他們忙於生計,往往無暇照顧子女的日常生活,更遑論關注孩子的成長發展。因此,有一個計劃透過提供課後支援、閱讀思考及外出活動,讓逸東邨的基層小孩有更多學習及增長見識的機會。計劃不但提升了基層孩子的個人發展機會及個人素質,也鼓勵了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與他人分享。

他認為,獅子山精神正代表了香港的平民文化,而大中華的影響力也幫助港人在面對滾滾西潮下,提供了安頓身心的平台。「在多變之秋、亂雲飛渡中,代代相傳的中華平民文化給了我們更多的文化自信,活出令人鼓舞和啟發這個城市的動人故事。」

最後,他於總結中指出,人世間最大的力量莫過於「心」的力量, 用心思考,用心感悟,才能夠觸及人心靈的深處。「今天的播種是為了明天的希望,我們每一位只要有心,都可以成為播種者,讓文化的種子,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發芽、開花、結果,讓香港由前世到今生的平民文化精神,不斷的影響,繼續傳承下去。」

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陳萬雄博士表示,彭博士的分析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60至70年代香港人雖貧窮、學歷低卻充滿智慧及能力的現象,對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