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列傳──融合經典的練筆

將經典的情意、境界結合世情,再斟酌中國文字的美學元素融入現代作品中,對年輕讀者來說,會較有親切感。

七月盂蘭,八月中秋,同樣的月圓之夜,地府與仙界的落差就是人間。

在秋風送爽、落葉飄零之際,有幸欣賞到天馬菁莪粵劇團的簡本《醫聖張機》。該劇由文華先生編劇和主演,主題與環保相關,劇情涉及社會使命和男女私情之間的矛盾,並融合了魔幻元素,在傳統戲曲的框架裏增添了時代氣息,對年輕一代的觀眾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

不過在主題和劇情之外,戲曲始終有嚴謹的藝術要求,「唱、念、做、打」絲毫不能有所疏忽。要年輕的觀眾懂得其中竅妙,必須循循善誘,予以導賞。這方面不能揠苗助長,要有相當造詣的專業素養和充分的時間把它發揚光大,需要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予以支援。

從另一角度看,將經典的情意、境界結合世情,再斟酌中國文字的美學元素融入現代作品中,對年輕讀者來說,會較有親切感。

以下為筆者與學生交換「練筆」的嘗試,希望能拋磚引玉,啟發更多推廣經典的創意。

〈蝸牛列傳〉

那個百般滋味只在心頭的世代
徙置區的走廊
曾經是坦蕩蕩的單行簿
不懂雞腸的小朋友 (註1)
只要好好描畫Copy book
就一團和氣
不但擺脫衣衫的襤褸
改寫困在板間房裡的命運
更可穿越時空
演繹成光輝歲月
還我河山的童話

到了珍饈百味都在嘴裡的年頭
柳暗花明
都開發成撰寫人間的原稿紙
一個一個的又一村(註2)
鐵畫銀鈎當然要遵守永字八法
留連潑墨也要壁壘分明
於是我們都透過螢幕東張西望
以指尖唇舌吞吐風雲
刻在外牆的題目
儼如父母賜給我們的名字
既是感恩的祝福
更是頻頻落空的盼望
究竟一格一格窗外的陽光
映襯多少寂寞
餐桌之前
擱置了幾分火候的溫馨
熄燈之後
算不算眾裡尋她千百度的甜蜜 (註3)
字裡行間的情節是否離題
誰可作主
都說生老病死尋常事
至於滄海橫流
悲歡離合
只留下一堆感嘆的問號

話題也許太沉重了
逝者如斯
不捨晝夜 (註4)
管他Copy book還是原稿紙
何必自尋煩惱啊
在蔥蔥鬱鬱的叢林裡
你你  我我
都只是我行我素
披著路人甲的
路人甲罷了

註釋:

1. 雞腸:上世紀香港人對英文草書的諧謔稱呼。
2. 柳暗花明/都開發成撰寫人間的原稿紙/一個一個的又一村:見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眾裡尋她千百度: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見《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