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正忙於為10月19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進行公開諮詢,針對香港創科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供政府考慮。
首先,香港創科發展要更多元化,政府應該促使業界更好發揮香港創科所長。除了政府現時支持的四大領域(包括AI、醫療科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之外,香港在不少微電子(Microelectronics)領域上的科研成果亦舉世知名。微電子技術研究聚焦6大方向,分別為新材料、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工藝(Fabrication)、先進封裝、測試等前沿技術。
開設研發平台落戶元朗創新園
以中大工程學院為例,現任院長黃定發教授及前任院長汪正平教授分別是EDA及先進封裝科研的佼佼者,研究成就全球卓越。另外,香港也有不少晶片設計專家,分布在各大學及應用研究中心(例如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中大亦已與ASTRI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合力推動科研轉化。
近期美國推出「晶片法案」,矛頭直指中國先進電子產業。為此香港可以發揮自己所長,利用晶片技術的研發經驗和成果,服務國家所需。有見及此,筆者建議政府把微電子發展納入新一份《施政報告》內,打造它成為香港重點創科產業領域,並加大投資力度開設以微電子為核心的另一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以跨院校、國際化、產業深度參與的模式,促進先進微電子再工業化。
政府可以考慮把「微電子@InnoHK」設於元朗創新園。政府早於2020年在元朗動工興建創新園,並計劃在園區開設微電子中心。政府計劃在中心內設置無塵車間和化學品特別處理設施,以支持新一代微電子產品的開發和試產。此計劃已刻劃出筆者所建議的「微電子@InnoHK」藍圖的初稿。
在發展方向上,筆者建議「微電子@InnoHK」要專注做強本地大學的研究,並通過與產業對接,形成正循環反饋。因此,「微電子@InnoHK」要具備可進行晶片的「小試」(原型試驗,Prototype Testing)及「中試」(小規模試產)等試驗工作的能力。此舉既可彰顯香港創新研發,也對香港GDP產值有所貢獻,充分體現政府再工業化計劃中「香港創新、設計和製造」之意念。
具體而言,政府可以參考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的運作模式,促進本地官、產、學、研的深度協作。
盡快做好規劃把握發展機遇
按政府計劃,元朗創新園的新大樓預計於2023年底落成,當中包括為微電子中心而設的潔淨室(Clean Room)設施。據悉,微電子中心計劃主要以出租模式推出潔淨室給業界使用,租戶須投入自己的設備;再者,當前政府建設沒有考慮到三維晶片(3DIC)及先進封裝技術的設備需求,這將會影響本地大學及一般中小型微電子企業的科研需求。
事實上,政府現時並沒有統一的微電子技術規劃,所以業界難以聚焦關鍵發展方向。這些因素無疑都會窒礙「微電子@InnoHK」的發展。事不宜遲,筆者建議政府盡快(於元朗大樓落成之前)做好微電子中心的規劃,特別是潔淨室設備。
政府早於2020年撥款20億港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旨在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因此,政府可以從計劃中撥款資助產學研各界在園區內包括三維晶片、先進封裝等技術的微電子設備及配套的裝置。
創科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全球晶片供應極度緊張的態勢之下,香港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機遇,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可以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一舉兩得。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