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胡法光相信市場力量 以人為本手法靈活

菱電集團創辦人胡法光之子胡曉明25日 (周一)在香港書展的一個講座上,談及其父生前的公職。胡曉明表示,胡法光1952年來港,見證了70年來香港的發展、回歸和內地的改革開放。

菱電集團創辦人,有「電梯大王」之稱的港協暨奧委會名譽副會長胡法光6月4日離世,享年98歲。胡法光之子胡曉明25日 (周一)在香港書展的一個講座上,談及其父生前的公職,大多與香港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主持講座的立法會議員、歷史學者劉智鵬教授首先指出,胡曉明著作的《胡法光傳奇一生》一書反映,香港回歸前後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作為立法會議員的一份子,他發現今日的議會,跟胡法光當年的議會有很大的不同,他問自小跟着胡法光的胡曉明,撰寫此書有何感想?

擔任多項公職 最叻「自己執生」

胡曉明表示,胡法光1952年來港,見證了70年來香港的發展、回歸和內地的改革開放。胡曉明本人則在1976年回港,一直在胡法光身邊工作,無論做生意,抑或從事社會服務,尤其是體育、文化等亦多所參與。他同意劉智鵬教授指出的,回歸前後「從政」大有不同,現在幾乎是「政黨政治」,有意從政者要「埋堆」,只要「人多勢眾」,政府也會多聽意見。港英年代則是由政府按個人能力委任,很多時候做事要自己想辦法,跟今天的政治環境和政治生態完全是兩回事。

不過,胡曉明補充說,胡法光其實早就看到政黨政治的重要性,因為要有一定的力量和聲音,才能影響政府和社會,因此1991年才成立香港自由民主聯會(自民聯),自民聯後來與香港協進聯盟(港進聯)合併,港進聯2005年又與民主建港聯盟合併,成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這是後話。

胡曉明寫父親胡法光的故事,可謂「筆鋒常帶感情」。
胡曉明寫父親胡法光的故事,可謂「筆鋒常帶感情」。

不滿父親太包容 胡曉明退黨不成

胡曉明解釋,自民聯名稱的來由,是因為當時胡法光與日本人關係不錯,故取日本自民黨之意,稱為自民聯。不過,胡曉明起初沒有隨父親加入自民聯,後來有一事更令他不滿,理由是他認為「政黨應該有政黨的規矩」。胡曉明協助父親籌款,90年代初每年都籌得數千萬元,胡法光支持自民聯成員參選,但有些參選的成員不希望被標籤上政黨身份,要做「獨立議員」,胡法光大度包容「拿了錢不承認是自民聯的人」,胡曉明認為「無規矩則不成方圓」,堅決反對,還要「退黨以示不滿」,但父親說:「你不交會費我代你交」,結果「退黨不成功」。

胡曉明承認,他這個想法純是從商業角度考慮,因為若「拿了錢不承認是自己人」,錢花得不明不白,便很難向贊助者交待,這裏面有個「透明度」的問題。

 

胡曉明(左)幫父親胡法光整理領帶。(文灼峰攝)
胡曉明(左)幫父親胡法光整理領帶。(文灼峰攝)

推動市區重建 引入私人參建居屋

胡法光是當年少數的「三料議員」(行政局、立法局和區議會), 但基本上都是政府委任,可以在行政、立法和地區3方面超到橋樑的作用。

胡曉明表示,父親生前擔任多項與房屋發展相關的公職,包括擔任土地發展有限公司(土發公司)首任主席,而土發公司正是市區重建局的前身。胡曉明憶述港府1988年委任胡法光成立「土發公司」,推動市區重建。港府原來計劃注資一億元,約相當於現時的5至6億元,時任土發公司行政總裁的石禮謙直言,區區一億元,連買地都不夠,更遑論建屋了,胡法光主動向政府提出,以自負盈虧方式,由各大地產商集資,結果3個月內成功籌得15億元,兩個月內便落實了9個重建項目,包括今天旺角的朗豪坊、尖沙咀K11及中環中心等。

除了土發公司自負盈虧,推動市區重建外,胡法光亦引進私人參建居屋計劃(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Scheme ,PSPS),以增加本地房屋供應。資料顯示,鰂魚涌康山花園、九龍灣麗晶花園、旺角富榮花園,以及將軍澳安寧花園,都是私人參建的居屋項目。

胡曉明透露,數月前,他還曾致函行政長官李家超,希望他可考慮私人參建居屋的做法。他認為,官商協作可發揮更大作用。

胡曉明又說,胡法光自1976年起擔任房委會委員長達18年,亦曾參與時任港督麥理浩的「10年建屋計劃」,「這是港英政府最大的德政,令一半港人住上公屋。」

清拆九龍城寨 寧願賠償多一些

胡法光亦曾任九龍城寨清拆特別委員會主席。劉智鵬解釋,「九龍城寨」原稱「九龍寨城」,早在鴉片戰爭前已有清軍駐守,1841年英軍佔領港島後,該處更成為清朝海防的重要據點。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為期99年,惟寨城內仍有清廷衙門和官員。翌年,英國派兵佔領寨城,將清廷官兵趕走。自此寨城便缺乏法治和管理,埋下後來漸漸破敗的種子。

二戰後,九龍寨城變成「三不管」地帶,隨着1982年中英談判,需要着手解決此歷史問題。胡曉明表示,胡法光前後花了8年時間,成功説服港府以相當於差餉估值3至7倍的賠償額,妥善安置城寨居民。他表示,父親當年以人為本,採取與行政長官李家超「以結果為目標」類似的做法,寧願賠償多一些,把事情做好。

劉智鵬教授除了解說九龍城寨歷史,對香港球圈歴史也很熟悉。
劉智鵬教授除了解說九龍城寨歷史,對香港球圈歴史也很熟悉。

邀請比利訪港作賽 球迷至今津津樂道

除了擔任公職外,胡法光也是本港體壇的重要人物,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1972年,胡法光擔任足總主席期間,邀請球王比利率巴西山度士足球隊來港,在政府大球場與英格蘭的紐卡素足球隊作賽。這次表演賽不僅球場內4萬多個座位爆滿,附近山坡上也站滿了買不到票的球迷,成為香港足球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胡法光當年角逐足總主席的經過也十分激烈,他和另一位參選的「球圈猛人」(有球迷回憶是葉國雄)同得65票,最後由足總會長霍英東投下決定性的一票,胡法光順利當選主席。在他任內,中國隊首次來港比賽,足總亦首次派隊到內地比賽。

胡法光愛好體育,擔任過康體局主席、南華體育會主席、也經營過一隊由丙組升上甲組的菱電足球隊,可惜1984年卻因為「經濟原因」退出甲組聯賽。胡曉明在講座中解釋,胡法光當年創立菱電,日本人也有份投資,「很難(對股東)說每年花幾百萬(在球隊身上)」。

講座吸引了大批市民參與,多位政商學界人士包括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香港律師會前主席王桂壎、城大客座教授及MBA課程協理主任、「帶路先鋒」陳鳯翔博士均親臨會場並發表意見。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