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凌志:中電加速減碳應對氣候變化

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問題非常嚴峻,減碳工作刻不容緩。中電肩負企業責任,致力轉型使用潔淨能源發電,通過持續投放資源及加強區域合作,爭取於2050年底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日益加劇,導致自然災害頻生,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容忽視。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Richard Lancaster)直言:「氣候變化問題非常嚴峻,這是我們地球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因為氣候變化是難以逆轉的,將產生持久的影響。我們每次排放二氧化碳,都會導致地球變暖更快加速。」

聯合國報告指出,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原因,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5%以上,佔所有二氧化碳排放近90%,因此要緩解氣候變暖的根本方法就是減少碳排放。

中電肩負減碳重任

中電是亞太區規模最大的私營電力公司之一,肩負企業責任。藍凌志指出,中電在香港、中國內地、澳洲和印度營運業務,並在每個市場制定了減碳計劃。「在香港,電力行業產生了全港約60%的碳排放,因此我們肩負着重大責任。」他說:「如果我們在業務營運中減碳,令香港的電力供應減碳,就可以為交通運輸等其他行業供應零碳排放能源。」因此,電力行業加速減碳,有助香港於2035年前實現減碳50%,力爭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中電早於2007年已訂立集團的《氣候願景2050》,並不時檢討和加強相關的目標,最新一次的檢討於2021年進行,中電承諾於2050年年底前實現淨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於2040年年底前淘汰集團的燃煤發電資產,較之前的承諾提前10年。

藍凌志表示,2050年看似還很遙遠,要實現此目標,需要一路穩步前進,所以設定中期目標非常重要。首先是到2040年淘汰燃煤發電資產,因為這些發電廠產生碳排放,要減碳必須關閉。第二個重要目標是到2030年,將業務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由2019年水平減少52%。

中電將把投資集中在其他低碳領域,包括輸電、配電、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科技以及智慧能源方案,以助客戶提高能源效益率及減低碳足跡。

中電將把投資集中在其他低碳領域,包括輸電、配電、可再生能源。(中電Facebook圖片)
中電將把投資集中在其他低碳領域,包括輸電、配電、可再生能源。(中電Facebook圖片)

區域合作擴大海上風電規模

藍凌志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發電場及風力發電場,需要佔用很大面積的空間,而香港缺乏土地空間卻是眾所周知,「但從海上看,我們相信離岸風力發電對香港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他更認為香港應考慮加強區域合作,不僅在香港水域範圍內發展,而是擴大項目規模,相信隨着科技進步及採納區域化的發展思維,有望降低成本。

他強調區域融合的重要性,發展低碳能源方案不應只局限於香港境內。「如果香港抱着城市本位的思考方式,認為所有能源需求必須在城市範圍內滿足,這就有點像紐約、倫敦或巴黎試圖減碳,卻漠視城市範圍以外的事情。這是非常不智的。」

他認為香港應在周邊地區尋找機會,充份利用周邊地區的土地和資源。中電在1990年代已由廣東大亞灣核電站購買電力供應香港。「我們早已是推動區域能源解決方案的一分子。對香港來說,這的確是一條前進之路。」

此外,中電正研究利用氫氣發電,期望氫氣將逐步取代天然氣。藍凌志指出,以天然氣發電產生的碳排放,比燃煤發電少很多,但仍然有碳排放。綠色氫氣燃燒後沒有二氧化碳排放,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氫氣,輸送到電廠用作發電燃料,有助進一步減碳。他相信,透過利用核電、海上風電及綠色氫能發電,香港可望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智能電錶助客戶節省能源

中電積極開發及使用潔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需要投入龐大的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並要控制成本,避免電費大幅上升。藍凌志表示,為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中電將在未來30年進行穩定的投資,但投資是分布在一段很長的時期,因此投資成本不會在一年內產生,而是在這項資產的25年或30年的使用周期內分攤,這將有助減輕成本負擔。

此外,購買燃料發電是中電現時最大的單一成本,如果能減省購買燃料的開支,將可以節省成本。因此,中電將逐步增加利用核電、可再生能源,以及把綠色氫能等零碳燃料納入能源組合,將可減省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化石燃料的成本,從而減少開支。

他表示,如果能夠以合理的方式去計劃和協調這些因素,相信成本將是非常可控的,能夠確保可靠和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當然,我們都關心能源價格,但我們亦愈來愈關注消耗能源產生的碳足跡。我們必須應對碳足跡,別無選擇。問題是我們如何確保盡快解決碳排放問題,同時又不會產生不必要的成本,並將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

創新科技近年以高速發展,亦有助降低成本。藍凌志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在過去10年間大幅度下降,就是通過創新和技術促成。「現在我們配置的科技設施,價錢比10年前更合理,我們已因此得益。」

隨着人工智能和數碼化技術不斷發展,中電亦為用戶提供更多智能設備,令消費者受惠,其中一個例子是智能電錶,讓用戶可以透過無線網絡自動讀取及發送電錶讀數。相比之下,傳統電錶則需要派員抄錄電錶讀數,用戶較難查閱用電量及預測下一期電費開支。

藍凌志表示,明智地使用能源,有助節省使用能源的成本,並避免不必要地耗用能源,例如冷氣機沒有妥善維修或是不小心忘記關機,現在智能電錶讓你可隨時查看用電情況。中電現已為過半數客戶安裝智能電錶,預期在未來數年內,可為服務範圍內所有客戶安裝智能電錶,以配合嶄新數碼服務和不同的用電管理方案,優化供電安全及可靠性,並推動節能生活模式。

藍凌志表示,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帶來機遇,對香港前景感到樂觀。
藍凌志表示,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帶來機遇,對香港前景感到樂觀。

中電重視履行社會責任

談到中電的可持續發展策略,藍凌志表示,中電有120多年歷史,多年來一直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營運業務,對未來發展作出長遠規劃,以確保經營的業務不會損害下一代的福祉。他說,中電一直認為供應電力是重要的社會服務,因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都需要電力能源。對中電來說,重要的是要了解社會的需要,確保業務能滿足社會需求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目標。

除了確保供應可靠及潔淨的電力,中電也關注社區及員工的福祉。藍凌志表示,中電是一個大僱主,在香港直接僱用約4500人,還有商業夥伴、承辦商及顧問公司的非直接僱員,因此中電非常重視履行社會責任。

中電早前宣布,已更新了《價值觀架構》,再次確立以人為本、關心客戶和社群的核心價值,承諾成為以僱員為本的僱主,致力推行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中電更榮獲平等機會委員會「平等機會僱主(性別平等)」和「平等機會僱主(家庭崗位平等)」兩個大獎,肯定其推動及實踐平等就業機會的努力。

最近幾年,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國際間的戰爭衝突導致能源價格上升,全球經濟深受影響,電力行業更面對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然而藍凌志指出,中電過去120多年歷史中,在不同時期都要克服一些非常大的挑戰。「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挑戰都提供機遇,也是成長的機會。」

香港融入大灣區前景樂觀

藍凌志認為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將會帶來眾多機遇。他表示,中電早在1970年代已向廣東省供電,一直作為大灣區一分子營運業務,中電的電力系統是大灣區更廣泛網絡的一部分。「我相信隨着香港與大灣區進一步融合,我們將有更多機會改善基礎設施,完善我們的能源解決方案。」

來自澳洲的藍凌志在香港居住超過30年,見證了香港及大灣區的變化,他對未來前景抱持正面樂觀的看法。「我對香港持樂觀態度。我認為大灣區發展,對香港是非常好的機遇。」

最後,他對中電獲頒灼見名家企業典範大獎表示榮幸。「很高興我們的努力獲得肯定,這個獎激勵同事的士氣及團隊精神,讓大家深受鼓舞。」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