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30年還有不足8年,世界各地政府、學界、商界均加緊推動落實聯合國的17項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上任8年多,任內提倡環境育人理念、大力發展綠色校園,開本地大學風氣之先。
為了推動商界注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近年順應潮流策劃成立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研究中心。何順文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雖然ESG一詞蔚為風潮,但仍然欠缺統一的國際標準,不同企業的披露成效亦十分參差,故必須教育市場,着重長遠、穩定的增長與價值,並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
香港恒生大學自成立以來,在辦學、研究上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商業道德及持份者利益這三個要素。何校長表示,大學將ESG列為重點教學範疇之一,在得到政府資金贊助下,鄭子云教授帶領成立了ESG研究中心,以配合大學的教學理念。
推動可持續發展 成為教研新領域
恒大是香港首所大專院校有建築物榮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綠建環評」最高鉑金級認證,在校園設計上多使用竹製牆身和家具。「環顧香港諸所大學,相信我們是比較着重可持續發展,並且有一套獨特的理念。雖然校園不是很大,但十分着重綠化及使用竹材料。因此許多國際團體紛紛來港考察,了解恒大如何應用永續發展理念。」何校長娓娓道來。
貫徹恒大的辦學理念,ESG研究中心剛成立即與灼見名家合作評審及遴選ESG大獎得主。何校長指出,大學近期積極研究如何推動企業照顧及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這次是很好的機會獎勵負責任、具倫理操守,以及照顧不同持份者的企業。他們都必須於環境或社會範疇取得一項或多項傑出成就。」
何校長不時在報章上撰文,表達他重視持份者權益,並憂慮坊間ESG報告在釐清企業責任方面有所不足。恒大在ESG大獎的遴選過程、評審準則,可說是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點。
跨學科研究團隊 提升香港ESG水平
何校長形容:「在香港,ESG研究及發展時間不是很長,仍有許多空間推動。」他指出,10年前商界分別提倡改善企業管治、社會責任、環保等概念,但比較鬆散,過去10年才慢慢整合和簡化為ESG概念,特別是講究如何設立一套標準或關鍵績效指標(KPI),以及提高企業相關工作的透明度,讓投資者及不同持份者了解企業的價值觀。
然而,國際間的做法往往過於側重部分量化披露數據,以致仍然沒有一套清晰通用的標準,並存在一些待商榷的基準(benchmarks)。「恒大希望幫助提升香港在ESG評級及企業披露的水平。因此,鄭子云教授帶領提交研究建議書予港府,並獲取贊助,成立一間全校各學科師生都可以參與的ESG研究中心。」
何校長指出,這個中心不是隸屬單一的院系,可說是大專院校界前瞻性的舉措,寄望這個平台可以帶動師生推動香港的ESG發展,有針對的目標及研究範圍,相信很快便有具體的成果。
這次ESG大獎遴選期間,恒大中心團隊自行開發了一套嚴謹的評分方法,嚴格審查了許多企業數據,比起坊間同類計劃可信性更高。何校長直言,大學作為一所學術機構,在建立完整的ESG價值架構方面有優勢,長遠有比較作用,希望透過大獎讓更多人支持,鼓勵ESG政策執行方法、披露準則及評級機制有更多共識,同時教育市場不要只着眼於短線利益,更須注重長遠穩定的增長與價值。
教育投資市場 永續發展價值
除了建立ESG評級外,他又認為投資界仍然對ESG成效抱有保留的態度,對ESG工作能否實質減少企業對環境及社會造成的風險存疑。「雖然已有初步數據,但我認為,學界仍然需要努力尋求更多實證數據,證明給不同持份者,我們所付出的成本有一定的效益。」
另一方面,他認為學界也可以多做公眾推廣工夫,「因為許多小股民,尤其是投身『即日鮮』(在股市即日買賣)炒作的股民,有時並不理解推動ESG背後的目的,只在乎短線利益,更有人以為公司平衡不同持份者利益會侵蝕公司的資源及影響股價。」
何教授不諱言這種做法比較短視。但他展望未來,必定會有愈來愈多基金投資者及散戶了解到,自己與投資公司是一種互動關係,可以監察及建議公司,以期長線及穩定的增長,令所有持份者都有所得益。「希望市場可以比較理性,不要太多短線的炒賣行為,這是推動ESG背後的精神所在。」
ESG大獎是本港發展里程碑
香港有大半的上市公司屬於內地企業,現在加上ESG披露準則,會否連帶提升內地公司管治?
何校長表示,由於陸港制度不一,監管及披露要求亦不同,香港在一些方面比國內走得更前,相對亦然。隨着陸港市場進一步融合、增強合作關係,他希望兩地市場的ESG規則不要各有各做,要互相參考,擇優互相融合,對兩地融合均有裨益。
何校長期望,與灼見名家首創的ESG大獎對於本地ESG發展有重大的貢獻力量。作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相信許多社會賢達會重視,並共同參與推動本地ESG發展。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