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馬時亨:公務員執行力弱,李家超如何落實問責制 重建政府公信力?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認為,現屆政府壓力不少,問責官員需要向特首負責,而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當問責制無到」,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上班。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出席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強調,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又對新一屆政府提出了「四點必須」及「四點希望」的要求,為一國兩制未來25年的走向定調,備受香港各界關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接受本社獨家專訪時認為,習近平的講話反映中央政府深知香港的社會問題。而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問責制有先見之明,深信在中央力挺下,李家超可以切實執行問責制。

公務員辦事因循  新班子需不時審視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境即參與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雖然未有留宿香港,但馬時亨認為,這個意義十分重大,已對香港表達了十足的支持。而提到習近平對香港及新班子提出了「四點希望」,他認為十分點題、貼地,而習主席提出的社會問題,諸如安老、青少年、房屋、民生等等,全都是香港面對的深層次矛盾,反映習近平深知香港內部的社會問題。

馬時亨希望,這些深層次問題已經積累多年,不容易解決,但正如習近平要求提高治理水平,新班子需要同心協力地解決這些問題,改善香港政府執行力弱的問題,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但是,回歸前後政務官(AO)向來獲公認為世界上數一數二優秀的管理團隊,為什麼在執行力上卻有落差?

作為第一批問責官員,他認為,以往公務員被外界捧得太高,不思改善,還以為以前的制度一直行之有效,沒有自強不息,因此某程度上工作過於因循。「世界每天都在改變,哪有一套制度可以永遠運行下去?」他憶述,1991年,時任公司熊谷組在深圳福田投得一塊「地王」,售價為11億人民幣,並興建了68層高的商業大廈──信興廣場,當時是全深圳最高的大樓;香港維港兩岸則高樓大廈不絕。「30年後,站在深圳同一位置,周遭已興建了很多高樓大廈,深圳也成為了中國的矽谷;香港不但在創科落後,在經濟也沒有大改變,印證了不進則退的道理。」

馬時亨認為,公務員以為以前的制度一直行之有效,因此某程度上工作過於因循。
馬時亨認為,公務員以為以前的制度一直行之有效,因此某程度上工作過於因循。

「鐵飯碗」制度好壞參半

馬時亨認為,行政長官李家超的管治團隊需要不時審視香港在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而許多問題,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他引用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名言:”the art of government is to put the right people into the right places”,認為港府若然用人唯才的話,許多事情根本不會發生。

他認為,公務員首要思想正確,對服務公眾有使命感,而不是以普通工作對待。「現在有了公務員學院,特首也開腔要求公務員改善工作表現,希望問責班子能夠同心協力解決問題。」

其次,他認為現時被稱為「鐵飯碗」的公務員制度好壞參半,尤其難以解僱表現不佳的公務員。「如果要辭退一個人,那個檔案成尺厚。這個制度好在穩定、不會有離心力,但壞在因循,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心態,導致了執行力弱的問題。」

他又表示,當年擔任局長時有感政府內部排斥外部人員,這種態度十分錯誤,「第一天走進政府時,明顯感覺到自己是外人,似阻礙政務官升官。」他又提到,當年甫上任已經撞板,事緣他的助理「捉弄」了他;即使命令下屬工作,他們也不會聽命,甚至有一名高級別AO直言「我不懂得做,你自行處理」。他表示,這些情況在私人機構根本不可能發生,早被上司辭退了,但在政府卻沒有問題,「還是繼續工作,一樣收同一份薪水」,因而工作十分難推展,直至幾年後開始習慣這種文化。

但是,他認為「只是有一小撮同事有這樣的態度,大部分公務員及政務官都是十分了不起的,而做事有制度、講求先例並不是錯,但不能影響施政效率。」

馬時亨認為,公務員首要思想正確,對服務公眾有使命感。
馬時亨認為,公務員首要思想正確,對服務公眾有使命感。

有中央尚方寶劍  李家超可落實問責制

作為第一批問責官員,馬時亨認為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是有先見之明,請一些外部人員進去,希望改善港府的辦公文化。對於坊間指問責制無效的言論,他認為問責制需要時間才能成熟地運作,離開政府14年間,也不時聽前同事說政府內部也改變了不少,因此並非壞事。

他又指出,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出身警隊,而紀律部隊十分講究成績,必定會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加上李家超早前已聲言問責官員未能完成(deliver)任務的話便要離開,相信可以達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要求。「當然,他也需要有一個好團隊。」馬時亨讚揚今屆政府有一個很好的管治班子組合,既有現役AO升遷局長,又有前朝司局長留任,也有外界精英、新人加入。

他直言,中央政府已經給予李家超尚方寶劍,問責制可以切實執行,「現屆政府壓力不少,問責官員需要向特首負責,而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當問責制無到,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上班。」馬時亨認為,這是好的壓力,讓所有官員一條心,為香港好而工作。

馬時亨表示,現時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亞新社)
馬時亨表示,現時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亞新社)

武官辦事能力高  文官須撫心自問

面對由紀律部隊出身的上級管理公務員系統,兩者能否協調?馬時亨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大的轉變。他表示若自己是在任文官,也會撫心自問,工作表現是否毫無改善之處,為何中央政府要選擇一位武官當自己老闆?

「答案已經十分明顯了,近期很多例子印證了政府執行力差,例如籌辦慶祝回歸大會及政府就職典禮,有什麼理由可以如此多錯漏?是否執行力弱?警隊有沒有如此大的錯漏?沒有的!特首是警隊出身的,他最清楚。」

馬時亨指出,2005年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韓農來港抗議,當時警隊在騷亂中拘捕了逾千人,集中在灣仔警署,迅速分流到各區警署,翌日上庭,國際輿論也沒有批評。而當日負責整個行動的指揮官便是今天的特首──李家超,反映他對處理突發事件有一定經驗,「他現在掌管香港,我們是否放心許多?」

另外,曾有問責官員向他表示,與時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通話,認為他十分了得,讚揚他絕對是人才,可以更上一層樓。這些事例均反駁外界看不起武官的流言。他認為武官、文官只是兩種升遷渠道,「即使兩者的升遷制度不一,不能因而判別兩者的辦事能力高低。」現在上場的武官都是十分了不起的,不是「穿件制服便是你老闆」,能夠官拜司局長,政務官也不得不服他們的能力。

他又表示,武官的管理經驗比文官豐富。例如香港警隊有3萬多名職員,但傳統文職部門如經貿處、運輸署則比較少,而政府往時也會指派政務官管理紀律部隊,例如曾俊華曾任海關關長、葉劉淑儀曾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這對AO來說是很好的訓練。

馬時亨指出,2005年韓農抗議事件,反映李家超對處理突發事件有一定經驗。(亞新社)
馬時亨指出,2005年韓農抗議事件,反映李家超對處理突發事件有一定經驗。(亞新社)

中央制定待辦清單  助港府重建公信力

至於歷任特首滿腹大計,但許多時候都只留於紙上談兵,是否反映了公務員系統相當消耗特首的心力,導致十分難處理所有的社會問題?馬時亨認為,這與領導的風格有關係。政府架構十分龐大,沒有人可以涉獵所有範疇,正如李家超未必對財金政策十分熟悉。但如果用人唯才,願意聆聽,馬時亨認為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即使特首再厲害不過,24小時工作都沒有可能應付整個制度,最重要是有好的人幫助。其次,成功動員下屬用心為政府辦事,而不是把所有事情攬上身。第三,賞罰分明,表現優良的便升官,表現差的便換人,這些都是領導應有的條件。」

他表示,以往幾任行政長官想做的事情很多,現時中央政府已經把待辦清單縮窄了很多,如集中火力解決的話,深層次矛盾的壓力已經減輕了不少。他又強調,現在立法會由建制派主導,必然支持政府施政,政府要顧及的是市民的聲音:「如果市民認為某官員做的差,但卻不下台,市民會否支持制度及政府?」他相信,政府重建公信力對於提高施政效率有重要作用。

專訪馬時亨 2-1

延伸閱讀:

〈專訪馬時亨:食環署管理不善 亟待改革〉

〈專訪馬時亨:優先對外通關 保住香港窗口角色 特首派精英出訪做宣傳大使〉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