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界出產的本地稻米過去名噪一時,不但曾出口到東南亞、美國等地,更是進獻清朝皇宮貴族的貢品。可惜後來隨着經濟轉型和從外地輸入食米,加上鄉郊城鎮化等因素,水稻幾乎在香港絕跡。現時本地只有約10個農場種植水稻,當中不少品種已相繼在香港本地失傳。
香港水稻復育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聯手合作,進行「香港水稻復育」計劃,使用最新的基因組分析技術,成功為2個曾在香港種植的水稻品種「花腰仔」和「絲苗」製作能分辨真偽的「基因身分證」,重現香港水稻的真貌。
漁農署於2019年向種子銀行領取4款以往在本地甚受歡迎的稻米品種,包括「花腰仔」、「絲苗」、「齊眉」及「白殼齊眉」,並於漁護署的大龍實驗農場進行留種栽培試驗,並交給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作基因定序,以測試自留種與原種的一致性。
本地水稻的基因身份證
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暨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教授指出,團隊將花腰仔及絲苗種子進行基因組分析,發現它們經繁種後的基因組序列高度一致,同時將數據與已發表的逾3000個水稻品種的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對比,配合特異分子標記方法,發現花腰仔及絲苗獨有的DNA標記,經反覆驗證後成功繪製花腰仔和絲苗的基因身分證。
花腰仔帶獨特香味 最快7月有售
經基因定序後,花腰仔在生長和留種純度方面表現穩定,漁護署將花腰仔種子交予本地農夫試種,並舉辦栽培講座及提供技術支援,以推廣栽種本地稻米品種。
漁護署農業主任王敏維指出,是次計劃一共將花腰仔種子交予11位本地農夫試種,預計6月至7月將會收成,預計收成總量為100至200公斤,極度稀有。加上後期加工程序,花腰仔大概7月下旬在市場上有售。
王敏維引述本地試米專家的評語,指花腰仔帶有獨特香味,像雲呢拿的甜香。但王主任坦言,由於本地資源有限,花腰仔與其他進口米價格相比較高,若市民有興趣可透過蔬菜統營處向本地農夫訂購。
而絲苗的表現暫未穩定,對光線較為敏感,產量未如理想,故是次計劃未有將絲苗分發予本地農夫,署方表示仍會繼續研究,望未來能將絲苗重新帶回香港市場。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