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珍寶海鮮舫」如何活化,成為城中新聞焦點。海鮮舫是港人的回憶,可惜在2020年疫情初即結業。
變成博物館意義不大
本屆政府曾在《施政報告》中提及「躍動港島南」計劃,包括活化海鮮舫,並同意接納業主將海鮮舫無償捐贈予海洋公園營運。唯近年海洋公園經營困難,政府也注資公帑協助其渡過難關,拖拉逾年,最後無暇兼顧海鮮舫活化。因此,直至今日海鮮舫閒置,有點可惜。
從歷史說起,珍寶海鮮舫由「珍寶」及「太白」海鮮舫兩條船組成,後者在1950年代落成。70年代初商人王老吉建造後來的珍寶海鮮舫,可惜建成不久就發生火災,造成34人死亡。後來何鴻燊和鄭裕彤斥資3000萬重建,1976年重新營運,直至2020年。
從硬件看,珍寶海鮮舫約有50年歷史左右,但整個香港仔海鮮舫歷史有100多年左右。至於活化方法,如果政府想將其變成博物館,花費大,意義不大,因未必引起市民興趣。
政府出資保養 或可引人承接
至於如何令其重新營運,可有幾個方法:第一,政府將之定為法定古蹟,但這有歷史年限要求,從整個海鮮舫歷史來看,是值得保留的。倘若珍寶海鮮舫列為法定古蹟,可由政府出資維修保養。另外,涉商業運營,政府未必合適的,要投標,由政府協助業主尋找新經營者去保育珍寶舫這旅遊地標。
問題在於珍寶舫業主每年花費在船隻上維修保養金額巨大。如政府承擔維修保養成本,或許可吸引其他人來經營。政府甚至可以在初期給予營運者適當資助,上軌道後再酌量收取部分管理費或經營費。政府在其中不一定要獲利,但可為香港保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如不能成為古蹟,也可以招標,只要政府資助到位,還是可以吸引新的營運者。最後還是沒人接手,業主要拖往其他地區繼續營運,只是無可奈何的結果。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