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幾年裏,中國已經從一個被認為只會盲目模仿的國家,發展成了一個以創新聞名的經濟體。有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通過創新發展成為有優勢的公司。創新可以在許多的經濟領域有所體現,而許多公司選擇利用創新科技來發展自己的業務。在過去十多年間,最流行的技術平台是移動互聯網,今天新的一代科技如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5G和區塊鏈技術等正逐漸成為創業家的比試舞台。
一些內地企業在本土市場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自然而然的,他們會去尋找海外擴張的機會,而RCEP成員國家便成為了他們出海目的地的一種選擇。事實上,RCEP成員國的公司已經開始向中國的創新學習,並體現在這些國家的電子商務、社交商務、移動支付和出行服務等諸多領域。
促進區域的本土創新
中國的創新降低了先進技術的成本,並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而這些改變亦可讓RCEP成員國受益匪淺。中國企業在繼續投資這些市場的同時,亦可促進區域的本土創新,支持這些經濟體,改善它們的公共服務,並與當地企業和政府建立共生關係。
據《日經亞洲》報道,近幾年來,日本的送貨上門、共用經濟和直播業務發生了顯著增長,不少日本企業家正在複製「中國模式」。2016年,日本株式會社Inforich創始人Akiyama Hiroxuan首次從中國那裏了解到共用充電寶租賃服務。他相信共享充電寶是一項能夠成功的事業,智能手機在現代數字化生活方式中至關重要,並於2018年在日本首開先河,創立與中國共享充電寶機制完全相同的ChargeSPOT,其目前擁有日本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
2019年,阿里巴巴與韓國領先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Amorepacific)合作,幫助其打造數字化購物體驗,促進線上到線下銷售,並通過大數據分析更好的洞察消費者的偏好,從而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去年年底,阿里巴巴亦在韓國推出了一個數據中心,協助當地企業加強數字創新。
在澳大利亞,支付寶與支付服務提供者Quest合作開發了一款電商支付系統。同時,支付寶與澳大利亞最大的連鎖藥房Chemist Warehouse合作加強線上商城的建設,並推廣中國的購物節,如「雙十一」購物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7年8月20日的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講時多次讚揚了中國的移動支付系統。他表示,一個聰明的國家離不開自己的移動支付系統,新加坡需要積極地學習中國的電子支付系統。過去30年,他見證了中國從基礎設施、機場、高鐵到電信的一系列重大變化。
積極拓展東南亞服務
中國公司正在東南亞積極地投資並拓展他們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根據中國投資研究院,在過去3年裏東南亞獲得了超過263億美元的投資,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佔46.8%,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都積極參與其中。騰訊投資了印尼的按需多服務平台Gojek;阿里巴巴收購了菲律賓第一家專注於金融科技和電子支付系統的獨角獸企業Mynt。
除了數字銀行和移動支付,中國的哈羅單車亦在探索東南亞市場上兩輪車的潛力,因為對當地的大多數人來說四輪車的成本仍然無法負擔。由於愈來愈多中國公司的出現,東南亞市場迅速學習並採用了中國公司使用的創新、科技和商業模式。
2021年,TikTok在印尼推出了電商直播業務。據谷歌研究報道,超過69%的人每天上網5次以上,而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隔離與封鎖,則進一步刺激了人們對電子商務和娛樂直播的需求,這種由中國所創造的新商業模式已經風靡東南亞。
在菲律賓,中國媒體廣告解決方案提供商愛思國際,複製了中國電梯媒體龍頭──分眾傳媒的商業模式,已經與馬尼拉地區的10個主要商圈,400多座樓宇達成合作。
在泰國,華為被授予2020「年度數字國際企業獎」。泰國總理巴育強調了創新技術的重要性,同時讚揚了華為對當地發展、數字化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華為為泰國當地提供了遠端醫療系統、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等技術設備及解決方案,為泰國防控疫情作出巨大貢獻;此外華為與泰國政府合作在曼谷建立了首個5G生態創新中心,亦通過設立「未來種子」等項目,為泰國培養數字經濟發展亟需的人才。
超越地緣政治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
顯然,地緣政治給企業跨境業務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亦對採用中國創新,或與中國科技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的RCEP成員國造成了潛在障礙。某些國家(RCEP或非RCEP但在亞太地區的國家)甚至可能在某些情境下,對某些中國企業採取敵視和更極端的態度。
儘管如此,我們相信,隨着RCEP的正式實施,該地區將有更多的公司會將中國創新,視為其靈感和知識的來源(或之一),並將中國創新不僅用於生產和銷售新產品和服務,更用於他們新的商業模式設計中。雖然我們不能忽視地緣政治和其他因素所帶來的實際影響,但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將出現更多新形式的合作夥伴關係,從而進一步加強RCEP區域的競爭優勢,創造更多的雙贏局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