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參選人李家超的競選辦公室內不乏猛人,在創科方面包括政府資訊科技前總監楊德斌,他們正密鑼緊鼓地協助李家超撰寫其競選政綱。這份政綱具相當的關鍵性,它將會為下一屆政府的香港發展藍圖奠定基礎。
事實上,各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都尤其重要,它可以被視作為該屆政府的「五年規劃」。特首會以報告内的政策作為當屆政府的施政導向,之後每年會適時地因應社會的需求而進行政策微調,務求達至最佳施政效果。
當年提8大方向 政策適時微調
近日李家超訪問香港科學園,期間公開強調科創是提升香港競爭力的必然要素。筆者就李先生對香港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視非常之鼓舞。自回歸以來,歷屆政府都肯定創新及科技對香港競爭力的重要性,但無奈地因為各種不同原因,創科局於2015年底梁振英政府下才正式成立。
創科局一直為香港持續發展、提升全球競爭力、優化民生等目標不遺餘力,制定不同政策,社會大眾在每年的《施政報告》都可見一斑。
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制定了現屆政府的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規劃(見《施政報告》第69至79段)。林鄭建議朝8個方向發展創科,當中包括官、產、學、研、用各範疇,覆蓋面甚廣。在官方面,政府帶頭採購本地創科技術,支持本地科研產業化。在產方面,提供創投資金、匯聚科技人才、推動「再工業化」,鼓勵本地創科創業。
在學方面,推行科普教育,加深中小學生對STEM的興趣。在研方面,增加研發資源,例如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加倍,目標是由當年0.73%增加至1.5%;吸引海外頂級科研機構來港落戶,進一步提升本地創科產業。在用方面,開放政府數據、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讓民間開發更多創新應用軟件,促進香港數字經濟發展。
十四五綱要目標 港府積極回應
去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元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香港成為國家的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政府對此目標反應積極,於2021年《施政報告》推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鋭意加快香港與内地融合。
為提升創科發展,2017年《施政報告》建議將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聯合落馬洲和新田一帶地方,整合興建「新田科技城」,當中與創科相關土地約佔240公頃,又擬在港深創科園內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回應國家所需。
4年投資逾千億 成效待觀察
現屆政府在過去4年合共投資了1300億元,推動創新及科技産業發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由此可見,政府有心去推創科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疫情嚴峻的環境之下,科研總開支亦增長至GDP的1%。然而,效果會如何呢?特别是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尤其關鍵,可能當刻仍然言之尚早。
「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問題」是李家超制定的未來施政三大方向之一。在撰寫競選政綱中的創科政策建議時,筆者建議競選辦不妨多參考上述《施政報告》,分析現屆政府就落實創科政策的成效,實事求是,找出問題,然後針對性地在政綱中提出改善方案,並以此引導下屆政府「有心有力」地透過創科實現李家超另一施政方向──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