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中醫藥在港發展須「拆牆鬆綁」

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仝小林周六建議,特區政府應將中醫藥納入政府的醫療體系,確立中醫藥應有的地位。特首林鄭月娥承認,目前納入中醫仍有制度上的制肘。她已責成食衞局從制度和政策上研究「拆牆鬆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日(4月3日)早上主持例行抗疫記者會,出席的官員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

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支援抗疫中藥專家團來港後,連日馬不停蹄走訪本港的治療和隔離設施,為中醫藥抗疫提供意見。她表示,政府會做好中西醫結合治療,用好目前兩款新冠口服藥。現時長者優先仍是抗疫重點,呼籲長者多做檢測及接種疫苗,本月8至10日連續3日自行快速測試。

陳肇始:全力支持中醫藥支援抗疫

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食衛局全力支持中醫藥支援抗疫工作。現時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亞洲博覽館治療中心,都是由中西醫團隊共同評估,為適合及願意的患者提供中醫治療,中西醫團隊都有共同值班、巡房及討論治療方案,至今已為300名患者提供1400次治療。

另外,在社區隔離、院舍長者、暫託中心及康復治療,都有不同的中醫藥介入方案,抗疫中成藥至今亦已派發930萬盒,亦有更多批次正在準備。

陳肇始表示,現時在社區隔離設施、院舍長者、暫託中心及康復治療,都有不同的中醫藥介入方案。(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陳肇始表示,現時在社區隔離設施、院舍長者、暫託中心及康復治療,都有不同的中醫藥介入方案。(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高拔陞:新冠口服藥已用於逾23000個療程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確診個案減少,對醫院服務壓力有明顯改善,現時仍有約9000人在不同醫院接受治療,當中仍有5000多人仍是對病毒呈陽性。他強調,對病床的壓力減少,與亞博館有內地醫療團隊方面的協助有關。

他又說,3月初至中的高峰期時有約250人需用呼吸機,最近已降至約150人左右;而死亡個案方面,由每日近300宗減至近日的100多宗,儘管數字仍高,但希望可繼續看到有減少。

他表示,指定診所可滿足病人需要,現時每日有約1600人會使用指定診所的籌,而關愛籌每日只用了約400個。

至於藥物方面,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至今用了逾23000個療程,多用於指定診所、院舍、住院病人、隔離酒店等,而政府周六(2日)亦表示將陸續向私家醫生免費提供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他又提醒市民,病情輕微不等於不用求醫及接受治療,不要等到病徵嚴重才求醫。

高拔陞坦言,現時對病床的壓力減少,除了確診個案減少外,也跟亞博館有內地醫療團隊方面的協助有關。(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高拔陞坦言,現時對病床的壓力減少,除了確診個案減少外,也跟亞博館有內地醫療團隊方面的協助有關。(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特首:中醫藥已納入公營醫療體系

繼續訪港考察行程的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組長仝小林周六建議,特區政府應將中醫藥納入政府的醫療體系,確立中醫藥應有的地位,不應該只限於應急時使用,而是在常態下,經常廣泛使用,消除政策和技術上的限制,建立長效機制。

仝小林指出,現時本港利用中醫藥作預防方面,應用範圍仍不夠大,反而在康復方面的使用就有不錯效果,下一步重點應做到「三易」,即易懂、易行、易得。他說,有些患者不清楚自己病情的輕重及體質,又不了解中藥的服用周期及藥後反應,而現時政府在防疫服務包內附有一些中藥,他認為要讓市民更容易知道如何準確選擇和使用中藥,同時要統一方案,標準化對在港中醫師進行培訓,並要令居家患者更易取得使用中藥的指引。

仝小林又說,中醫藥可同時與現行兩款新冠口服藥使用,以起中西藥互補作用,但提醒患者在服用中藥和西藥之間,最好分隔半小時以上,同時要留意觀察服用不同藥物後,有無出現副作用。

林鄭月娥在抗疫記者會上回應,中醫藥目前已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亦正興建中醫醫院。不過她承認,目前在實踐方面仍有制度上的制肘,例如有些檢測器材,制度上中醫不能使用。她已責成食衞局從制度和政策上研究「拆牆鬆綁」,令香港中醫藥發展有更多契機。

林鄭月娥指出,中醫藥目前已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但在實踐上仍有制度上的制肘。(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林鄭月娥指出,中醫藥目前已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但在實踐上仍有制度上的制肘。(政府新聞處直播截圖)

林鄭月娥又認同仝小林提出中醫應做到「三易」,即易懂、易行、易得。指出儘管不少香港人愛用中藥,卻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中藥認知不足,因此有需要做到「易懂」。另外,她認為中醫藥有需要「標準化」,因此政府將在將軍澳興建中藥檢測中心,將中藥「標準化」,使之「易行」;同時會發展遙距中醫診斷服務,應用科技使中醫服務「易得」。

適值第6屆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展開,林鄭月娥被問及參選意向時表示,適當時候會公布個人意向,但「此刻並不是適當時候」。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