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西方世界「自願」接受界定
西方國際秩序話語佔據主導地位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非西方世界的「自願」接受。非西方世界接受西方所界定的國際秩序,主要出於幾個因素。
第一,出於利益因素,即接受西方定義的國際秩序或者處於這個秩序之下能獲得很多利益。
第二,即使不滿意這個秩序,但既沒有力量挑戰這個秩序,也沒有力量建設自己所認同的秩序。
第三,即使有力量挑戰,但找不到有效的替代秩序。前蘇聯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以失敗告終,原因在於沒有有效的替代秩序。
非西方世界接受西方所定義的國際秩序,還有深層次的思想根源。二戰之後,很多國家獨立了,但只是領土的獨立,各方面的精英人物的思想和思維是被西方「殖民」的。
中國威脅論不止
中國在過去30多年來迅速崛起,開始對區域甚至世界秩序產生巨大的影響。有評論家認為,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這可能簡單地把美國主導世界的邏輯置於中國之上。
但誠如基辛格所言,中國必然要對21世紀的國際秩序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重塑現存國際秩序。不過,在這方面,中國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是要處理自己和現存國際秩序之間的關係。
在中國和現存國際秩序的關係而言,有幾個方面已經是不言自明的事實。
第一,中國的崛起是在現存國際秩序內部的崛起。中國實行開放政策,把自身融入到現存國際體系內,並在這個體系中獲得很大的利益。第二,中國在這個體系內部扮演着愈來愈大的作用,已經具備足夠的能力重塑這個秩序。第三,中國也具有了足夠的能力來倡議或者建設新的區域秩序。
這三方面的因素都在影響着中國和外在世界的關係。現在的情況是,儘管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秩序中舉足輕重,中國需要更多的國際空間,但現存秩序(作為既得利益者)並不願意提供。例如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面的權限,就因為美國國內因素而受到極大的限制。
中國成秩序改革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從增進自身的利益(可持續的發展),還是從履行更大的國際責任的角度,中國有必要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去倡議和構建區域秩序,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金磚國家銀行等。但中國的這些努力,又被美國定義為要取代和挑戰現存國際秩序,往往導致中美之間關係的緊張。
面臨這種局面,中國必須找到有效的方式來回應美國的國際秩序定義權。被動的回應階段已經過去,因為經驗表明,被動的回應做得最好,也已經遠遠不夠。要在互動回應,中國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情。
第一,中國要繼續在現存國際秩序內部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國並不是現存國際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中國無意把激進的變革引入現存國際秩序,而是要在內部和其他國家共享國際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不管怎麼說,現存國際秩序是中國和其他國家互動的平台。實際上,中國一直在追求現存國際秩序的改善。
構建自己的國際秩序話語
第二,中國需要構建自己的國際秩序話語,這個話語要說清楚兩方面的事情,即一方面說明中國為什麼要倡議新的區域秩序,另一方面說明這些新的區域秩序和現存國際秩序之間的關係。中國開始倡議新的區域秩序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具有了這方面的能力,實現內部可持續發展,承擔更多的區域責任來謀求區域的共同發展等等。不過,中國必須向外界(美國)表明,這種所構建的新區域秩序,並不是要取代現存國際秩序,而是作為補充。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