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初,往京都。初夏遊京都,是難得的經驗。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滿眼是新綠,綠的楓、綠的銀杏……綠油油嫩生生的葉子,在陽光中閃亮,一片生機勃勃!
還有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當然,也有花!
香港的杜鵑花早就凋零了,但京都的映山紅,一簇簇一蓬蓬的,仍在山頭躑躅。偶爾,還看見俏麗的波斯菊,姹紫嫣紅粉白……
此行與佛有緣,去了十多所佛寺,當然少不了廣隆寺,寺內有我至愛的半伽思維彌勒菩薩像。
古寺源起
廣隆寺是聖德太子興建七座寺院中的一座,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屬真言宗系,山號峰岡山,別稱峰岡寺、秦公寺或太秦寺。
廣隆寺最精彩的部分,當然就是藏有大量寺院珍寶的靈寶殿。殿內藏品中,最令人魂牽夢縈的,就是神態優美的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這尊塑像以赤松雕成,姿態閒適,是日本飛鳥時代的佛教藝術作品,也是國寶。彌勒菩薩又名慈氏,半跏思惟像的造型從何而來?一說是指菩薩在雪山修行的姿態,為開悟而暝想;另一說則指菩薩正在思考如何解救廣大眾生。
據《日本書紀》所載:「十一年十一月己亥朔。皇太子謂諸大夫曰。我有尊佛像。誰得是像以恭拜。時秦造河勝進曰。臣拜之。便受佛像。因以造峰岡寺。」
聖德太子為「推古天皇」的攝政大臣,曾派遣隋使及留學生前往中國,學習、引進中國文化、制度。他尊奉佛法,在執政期間大力弘揚佛教。
秦河勝來自朝鮮,在太秦這一帶定居,他最拿手的是養蠶,還擅長紡織、種田、釀酒,以及土木工程等技術,對當時的朝廷貢獻良多。
聖德太子於公元603年(推古十一年)將彌勒菩薩像賜給秦河勝。秦氏遂以此像為本尊,創建峰岡寺(廣隆寺古稱)。公元622年,太子死後,廣隆寺始建成。此寺為木建築,多次遭火災,亦曾多次修葺,而彌勒菩薩卻能在火劫中倖存,跨越千多年的歲月而來到目前,不能不說是奇跡。
廣隆寺所藏各時代的佛像、佛畫、古文書等寶物甚多。為免文物受火災之劫,遂於公元1923年修葺諸堂之時,建靈寶殿收藏眾寶,復於1982年建造新殿。
初訪太秦
遙想初訪廣隆寺,是夏天。
那次到廣隆寺去,是從京都站坐巴士出發,卻誤打誤撞,早了下車。時為8月盛暑,京都白天的陽光特別猛烈,暴曬之下,差點中暑。一再問路,走了接近一小時,才走到太秦區。遠遠看見一所寺院,門外樹立一石柱,「太秦廣隆寺」赫然入目,我急不及待的跑過狹窄的馬路,走到寺前。
步上石階,入內一望,左右兩側是四大金剛,威儀赫赫,金剛怒目,果然是鎮守寺院的護世四天王。
剛才一路走來,已是汗流浹背,此刻走進廣隆寺大門,寺院之內綠樹婆娑,仿若醍醐灌頂,暑氣漸消。沿着石徑向前走,右邊是講堂,往前就是本堂──上宮王院太子殿。匆匆走售票處,購入場劵後,穿過短而狹的小徑,前面便是舊靈寶殿,往右轉身,新靈寶殿在望,殿前是一方庭院,夏木森森、草色青青……
站在殿前石階,細看庭院池中浮萍、荷葉……四周一片寂靜。
懷着忐忑之情,踏入靈寶殿,燈光甚暗,殿內佛像、菩薩像、天王像眾多。
我慢慢走近,眼前的彌勒菩薩,那抹淺淺的笑,在昏暗的燈光裏,逐漸清晰起來。仿如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領我趨前參拜,在像前榻榻米的坐墊上,屈膝盤坐,凝望着菩薩……良久不捨。
半跏思惟菩薩像線條優美,纖細素淨的身軀,頭上是素樸冠帽,下身有裙擺,左足踏蓮台,左手自然下垂,輕放在翹起的右足上,右手支頤,手肘置於右膝上,一指似觸面頰,咀角微微上揚,臉上泛起一抹淺淺的笑,祥眉慈目,透出一股祥和靜謐之氣,望之心神俱斂,世界仿佛靜止了,時間有如凝在此刻……
這尊菩薩的右邊,還有另一尊半跏思惟像,來自百濟。原來太子逝世後第二年,百濟國使者來日,為供養太子,另贈一尊菩薩。兩尊菩薩的造型相近,然表情不同,日本人稱前者為「微笑彌勒」;後者為「哭泣彌勒」。殿內藏有不少國寶級的重要文物,如不空羂索菩薩像、十一面千手菩薩立像、日光・月光菩薩立像、十二神將像、千手菩薩坐像……
在靈寶殿內,繞殿徐行,觀賞不同的塑像後,我再回到彌勒菩薩像前,趺坐合什良久。
不捨不捨還需捨,恆久的不捨,便是執着。
如月映大江,微笑已印心裏。步出靈寶殿,池仍是池,水仍是水,水中仍是藻荇交橫,人,卻不一樣了。
緣起不滅
初次「相遇」後,是多次的「重逢」。
又過了幾年,又是盛夏。那一趟,目的地原是立山黑部,下山後到金澤遊玩。離開日本那天,心裏惦記着彌勒菩薩,於是特地坐火車到京都站,然後轉乘火車到太秦去。
抵太秦時,已是下午4時,距廣隆寺關門大約只有一個小時左右。我們認不得路,便向一日本女士問路,豈料她就住在附近,願意帶路。這位女士非常友善,為人熱誠爽快。沿途攀談起來,她以純正普通話作答,原來她在北京工作了幾年,所以懂普通話,近日因為結婚才調回日本。才不過10分鐘,我們已走到寺院停車場附近,她說從側門走進去,快得多了。揮手告別後,我們便匆匆跑進寺院。
已近4時半,在靈寶殿內逗留不足半小時,時間雖然短暫,但能與彌勒菩薩剎那相遇,足矣。凝望菩薩,那抹淺淺的笑……什麼煩惱都拋諸腦後,浮躁消失了,不安跑掉了。遇上引路女子,是緣,也是與彌勒有緣,讓我們得以順利進入寺內。
此後,每隔2、3年,我們都往京都跑。
無論是春天賞櫻,深秋尋找楓葉的足迹,還是初冬,雪若柳絮紛飛。人在京都,忘不了的,是廣隆寺,不捨的,仍是彌勒菩薩那抹淺淺的笑。
然後,就是這一趟,在6月,初夏訪京都,是第一次。踏入靈寶殿,靜坐其間,自不同的角度仰觀彌勒菩薩,自有不同的美……那抹淺淺的、若有若無的微笑,慈悲温柔,俯視我等俗世凡人。
此去多年,登山涉水,一路平安走來。菩薩佑我,感恩。
原刊於《字裏風景》(2017年5月),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補記:世路漫長,緣起不滅,古兄於日前遽爾離世,今晨復聞一行禪師圓寂,心念一動,遂撿出舊文,並作增訂潤飾,借此專欄刊出。(誌於2022年1月22日)。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