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常聽見官員們說一個名詞:「人性化」。這是從內地引進的名詞,但到底什麼是「人性化」?怎樣才能「人性化」?卻莫衷一是。
封樓禁足令民怨四起
最近,葵涌區一些樓宇要封閉禁足,港府官員呼籲大家忍耐,並稱讚居民都很合作。可是,當晚「封樓禁足令」一出,港府卻因為「準備需時」,一刀切「未能派飯(食物)」,不能買外賣。也許在他們心中,每個家庭理應儲有糧食,一晚應該很容易過;即使沒有儲糧,但捱餓一晚也是可以「付出」的,大家應該互相理解。
一位社會學家朋友對我說,如果政府威信高的話,大家都願意付出,共度時艱;但如果政府威信不彰,那麼只會出現拉牛上樹的效果。談到這個問題,又是「一匹布咁長」。更重要的是,政府自己知不知這個原理和道理?
況且,其間又發生居民送藥也不得要領的事情。藥物已經送到大廈樓外,本來可以再一次消毒外層,由看守人員轉送進去,就可以解決問題,消除民怨。可是,事情卻一波三折,難怪當地居民追問:「這就是『人性化』嗎?」
疏於問責 只會積累民怨
有朋友說,這只是個別事件,不足為例。OK,可以說得過去,但一次事件,就是一次民怨的積累,現在積累下來的民怨還少嗎?港府經常說,解決眼前困難是首要工作,並非事事都要「人頭落地」,問責是日後的事。但事過境遷之後,又有多少人需要真正問責呢?以「洪門宴」為例,調查進度如何?怎樣才是合理的調查時間?都是市民期待的答案。
為了減少民怨,消消氣,速成兩詩:
一聲檢疫在初更
炊斷樓封淚眼睜
草民果腹憑空氣
富人漱口翅和羹
另一首如下:
高官暖胃有盛筵
蟻民冷肚空垂涎
一在雲端一在地
心弦不接枉稱賢
讓大家消消氣,是前總理朱鎔基的名言,也是疏導民怨的方法之一。為官者既然不懂得、不習慣或不願意道歉(適當的道歉也是以退為進的辦法),那就讓大家出出氣吧。千萬不要借題發揮,上綱上線,指責人們「煽動仇恨,引起對政府不滿」,否則只會是擁有公權力的人加深仇恨。這是一個循環的問題,只是良性還是惡性而已!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