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第二場主題演講由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以「香港創科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為題進行演講。
現在香港是發展創科最好的時機
滕教授指出,「很多人說,現在香港是發展創科最好的時機,我在香港27年,可以感受到特區政府對創科向來高度重視,但回歸以來,香港創科儘管取得一定成就,但整體並不算理想。本地大學畢業生當上初創公司CEO的並不多,多是內地畢業生或是海外畢業生。香港培養的科技人才,往往要回到深圳才能大展拳腳。」
「現在的問題是,香港同學要能願意回內地創業,普通話有沒有講得好?能不能接受內地的文化?事實上,內地學生若辦初創公司,大學會資助,根本不用打工。但香港若要鼓勵創科人士創業,就要看條件好不好。創科無疑可以提升香港經濟的活力,但需要很多條件配合。」他指出,首先是有「頂層設計」,現在有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提供好的就業機會。
「現在香港的博士畢業生,80%是內地人,說明創新科技業未能提供足夠吸引的入職條件。發展國際創科中心,跟發展貿易中心完全不是一回事;香港的整體環境,與內地比較仍然有優勢,不僅語言方便,生活條件也好,但發展創科中心,光有願景卻不行,要有路線圖。」他說。
轉化平台需要土地形成產業鏈
滕校長指出,香港的科研較重視基礎研究,「看論文水平,師資不錯,但轉化研究不是那麼強。比方說,機器人應用於服務業是可以的,但機器人生產並不在香港。」
他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概念很好,但轉化研究平台需要土地,也要足夠的就業機會,否則吸引不到人才,尤其是現在內地跟香港待遇已經差不多。2019年我們擔心內地同學不來了,但現在會有更多內地同學來求學,如果有足夠土地,內地家長都願送子女來港求學,可以形成一個產業。」
規劃關鍵在於政府執行力
他接着指出,香港另一個問題是醫療,若有土地可以發展醫療產業,亦可減少中港矛盾。「所以,不管是北部都會區也可,明日大嶼也好,我都覺得非常棒,關鍵在於特區政府官員的執行力。香港的研發一定要跟大灣區結合,甚至轉化研究的平台也要與大灣區結合,大灣區有很多大的工場,可以進行轉化研究。」
「香港有很優秀的研究,例如香港理工大學為嫦娥五號研發月球採樣的重要儀器,因為理大的團隊最強,可以幫國家解決問題,不僅是『國家指令』那麼簡單。」他說,「香港若能與深圳建立統一的機制,香港與深圳便可更好地進行科研合作。理大一年級生必修一門『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例如讀語言學,可以把人工智能與語言學結合。」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