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資會理事楊素珊主持的《望遠鏡》,第10集邀請到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廖錦興及香港萬美有限公司遠東區總裁戴麟擔任嘉賓,與大家分享香港工業的興衰與前景。
公司轉型帶動學習
戴麟表示,他入行從事工業是一個偶然,剛剛出來工作時都會選擇從事自己的專業,而他的專業是一名會計師,但公司是從事衣架業務,進了公司工作後,隨着公司發展,跟着工業一路走,一路升職,之後晉升管理層,開始直接參與工業業務,一轉眼便工作了30年。在一間公司工作30年不是簡單的事,30年來已更換6至7位CEO,就如轉了6、7份工作,有6、7次的學習機會,公司亦不停地升級轉型。
廖錦興表示自己和戴麟最大分別在於不是會計師出身,他於工業中學畢業,早期已對工業有基礎認識,曾參與金工、木工等工作,當時還未太感興趣,後來在社會工作幾年後,才真真正正接觸工業。戴麟工作逾30年,他則是創業31年,31年來見證着香港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香港雖仍設有工廠,但現在業內的致勝之道是創新、創意科技,而非純粹的工業加工。
創科才是致勝之道
戴麟認為,許多人都只會集中生產的部分,但其實整個工業由產品設計、選原材料、到生產、物流、零售,這條生產線很長,工業有前有後,要將這些做得最好,只要仍有人繼續購物,就一定有工業,而工業一定要由人做出來。
舉例來說,現在供應鏈的生態,需要先照顧客戶的需要及痛點等,現在不能托一盤衣架或一個產品,去問客戶是否需要,接着便洽談價錢,而是當中涉及許多物流的配搭,雙方的電腦如何溝通,希望貨物到、訊息到、錢就到,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營運方法,而且距離上不僅是銅鑼灣賣到中環,可能已經由觀塘賣到北京,北京再賣到東京等,當中已有許多工作需要處理。
廖錦興補充,工業界內有很多不同的持份者,整個產業的作業系統是協作,有設計、原料、模具、生產、加工、成品、包裝、運輸等,可見整個工業鏈內有許多持份者,大家必須協作,所以未來最成功的企業,需要能夠在供應鏈發揮重要的作用,亦要具有良好溝通能力,例如自己是負責原料,另一方負責成品,雙方需要緊密商量如何改善產品,而非各自為政。
他目睹多年來香港的工業發展,的確有各行其是的情況,此為其一,第二點就是剛剛提到的大灣區,以往港人到國內設廠生產,利用土地、人手,現在因為大灣區內許多城市已經分工為不同的功能,更多是融入多於利用。
年輕人如何踏入大灣區?
主持人楊素珊提到,如何鼓勵年輕人踏入大灣區,戴麟分享了自己大概在1995/1996年間到新加坡發展的經驗。他說當時要學懂新加坡的英文,一定是自己去遷就他們,從他們身上學習華語,看他們的歷史,過去50年發生的事、新加坡和印尼、馬來西亞的關係等,便很容易與當地人熟稔。
他記得在上海或國內發展時,感謝在青年工業家協會服務時的所見所聞,他認為首先要學懂如何在大灣區生活,使用微信、如何乘車、使用朋友圈等。他5年前在國內生活時,朋友問他的朋友圈內有多少個朋友,當時國內朋友說最少要有1000個朋友,最近自己檢查過了,有1300個朋友。
廖錦興對此亦很有共鳴,他在國內有8個營運點,在不同地方省市,因為每一個省市的營運點都是自己開立的,可以想像一下,香港去長春、青島、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廣州(廣東)等,每一個省市的食物、語言各方面都很不一樣,年輕人到國內發展時,要適應不同地方的普通話,當然自身普通話未必很好,但要不斷學習,增值自己的普通話,因為語文是交流過程中很重要的地方。
戴麟亦認為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用「搏」字去體驗,年輕人到大灣區可作多方面嘗試,例如,先看光他們海量的電視劇集,問一下周圍的朋友最近看哪些當地劇集,他說自己也是追劇一族,就正如當年很多國內朋友看香港的電視劇集一樣,現在我們亦觀看國內的劇集,而這些劇集都拍攝得很好看,國內的劇集亦愈來愈流行,他們的普通話仍在創新當中,看完劇集後便能學習到新的普通話。譬如說「明呀」、「好快明白」,普通話便是「秒懂」, 原來兩個字就說完,秒懂,一秒便懂。
年輕人不要過分保守
談到對年輕人的寄語,廖錦興表示從接觸年輕人的過程中,發覺年輕人比較保守一些,常常想「這樣做好不好呢?」,有很多想法,但猶豫不決應否去嘗試。他認為年輕人要先走出第一步,可以走完第一步再審視自己應如何走第二步,但第一步尤其重要。
戴麟認為年輕人想走出第一步時,可以選擇一個想去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其實有很多城市也可以選擇,可以選擇成都,觀賞熊貓,只要學懂坐高鐵,整個中國都任你跑。從香港去武漢只需5個多小時,睡一覺醒來便到達,武漢亦有很多歷史,去那裏找一下香港朋友,很容易找得到。
廖錦興補充說,最近有一班外國學生成為管理實習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如歐美地區,他們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什麼方法可去國內工作,要留意,他們是問去國內的機會,香港固然有工作機會,但他們希望於國內任何城市工作,他們嘗試過但非常困難,因為歐美學生到國內就業,即使是實習生都非常困難,當中有種種問題,相反香港學生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身份,更應該把握機會到國內發展,能夠有這種體驗是十分難得。
戴麟也補充說,因為現在有政策,港人到國內便可領居住證,租賃住宅的價錢相宜,領取居住證後便可享有部分國民待遇,可以找附近學校讀書,交本地人的學費,入讀學校後便很快認識很多朋友。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