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90年前的1931年,日本關東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武力侵華的序幕。6年後,1937年日本駐軍向盧溝橋發動進攻,遭到中國守軍頑強抵抗,七七事變爆發,中華民族自此展開全面對日浴血奮戰。
在中國人民14年英勇抗戰的過程中,1938年「台兒莊大捷」是中國對日抗戰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知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將軍,係民國時期新桂系代表人物。抗日戰爭爆發後,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並參與指揮了台兒莊大捷。
作家白先勇近10年來致力為父親白崇禧將軍立傳,並有多部重要研究成果問世。2012年,照片集《父親與民國》出版;2014年再接再厲,出版《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2020年,再與歷史學者廖彥博合作,推出三卷本《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合為「父親三部曲」,並親著第三冊《台灣歲月》。
2021年七七事變紀念日前夕,白先勇接受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毛升博士書面採訪,回顧了白崇禧將軍的一生,有助於增進我們對這位在北伐、抗日戰爭中貢獻的國民黨將領的理解,以及對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失敗原因的探究。
軍閥割據負面標籤 抹殺地方自治成果
毛:您父親白崇禧將軍是新桂系的一個重要領袖,新桂系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
白:新桂系起初本為廣西一個地方軍事集團,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為首,所謂廣西三傑。後黃紹竑離開廣西,投靠中央,為黃旭初所取代。
北伐期間(1926-1929),白崇禧受蔣介石之邀,擔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李宗仁率領第七軍參加北伐。北伐末期,廣西軍的勢力由兩廣、兩湖,延伸到平津,成為一支全國性舉足輕重的軍事集團。桂系軍隊中高級將領雖然以桂籍為主,如李品仙、葉琪、廖磊、夏威,這些多為白崇禧保定軍校的同學,但也有不少外省軍人參加桂系軍隊,如胡宗鐸、陶鈞(湖北)、張定璠(江西)。
後來30年代建設廣西成「三民主義模範省」,就有更多外省文武人士參加桂系集團了。比較有名的如丘昌渭(湖南),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出任廣西教育廳長、民政廳長;黃季陸(四川),留學日、美、加,任政治部長。桂系因此也攏絡了不少外省籍優秀人才,成為國民黨蔣氏中央嫡系以外,以李、白為首一股軍政勢力。
毛:中國人通常對國家統一有一種迷思,對地方實力派擁兵自重,常有負面的評價。您如何評價民國時期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如何評價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
白:民國時期地方實力派與中央的關係,異常複雜,需視個別案例而定。早期如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直奉系北洋軍閥,完全站在中央對立面,始有北伐之役。後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也曾參加中原大戰,一致反蔣、反中央。但在抗日軍興,各地方勢力又一致歸附中央,對外抗日了。
所謂軍閥割據,帶有負面含意,而忽略了地方自治的成果。例如30年代,廣西與中央對峙,但廣西建設為「三民主義模範省」蜚聲全國,是廣西現代化最進步的時期。同時,閻錫山治理山西也有一定的成果。
毛:桂系在中華民國史上的歷史地位,應該如何評價?
白:桂系對民國的貢獻首在北伐,桂系第七軍有「鋼軍」之稱,北伐期間,如賀勝橋、汀泗橋之役,大勝吳佩孚軍,而北伐最關鍵龍潭之役,白崇禧、李宗仁領軍合擊孫傳芳部,扭轉乾坤。後白崇禧以參謀長兼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第四集團軍北上,直入北京,完成最後北伐。北伐期間,桂系將領士兵立了大功。
抗戰期間,廣西出兵100萬,幾乎佔廣西人口1/10,是全國出兵最高比例的省分。桂軍抗日,壯烈犧牲,桂系將領李宗仁、白崇禧指揮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捷,擊敗日軍有「鋼軍」之稱的坂垣師團、磯谷師團,打破「皇軍無敵」、「三月滅華」的神話,立下抗戰以來第一次大勝仗,一掃南京陷落,全國的悲觀氣氛。
30年代,桂系把廣西建設成「三民主義模範省」,成為全國地方自治的楷模。
廣集史料著信史 為父平反正視聽
毛:您對目前市面流傳的白崇禧傳記都不滿意,這也促使您決定花10年時間,自己動手來寫父親。您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哪些方面?
白:現在市面流行的白崇禧傳,多有不實之處,舉其大者:
(一)一般傳記多着重在白崇禧與蔣介石的矛盾鬥爭。把白崇禧形容為野心勃勃、奪權迫宮的軍閥。但蔣介石與白崇禧40年間恩恩怨怨、分分合合的關係極端複雜、極端糾結,並非三言兩語,黑白分明說得清楚,這就是為什麼我與共同作者廖彥博先生花了6年工夫,廣集史料,撰寫《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的由來,此書分三冊,共40萬字。
(二)1948年下旬,國共徐蚌會戰(淮海戰役),蔣介石指揮國民黨軍隊,大敗,國民黨在大陸失去政權。國民黨宣傳機構,一再造謠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按兵不動,見死不救;徐蚌會戰失敗,中國大陸媒體及發行之白崇禧傳,如程思遠之《白崇禧傳》,皆沿此說。事實上白崇禧在第一時間(徐蚌會戰開打一星期)即派遣華中裝備最好之黃維第12兵團,共12萬官兵開往徐州援救,不幸途經安徽,在雙堆集被共軍包圍,黃維被俘。徐蚌會戰,蔣介石全權指揮,要負最大責任。國民黨宣傳機構誣陷白崇禧按兵不動,是替蔣介石諉過。
(三)多年來,兩岸媒體對於白崇禧死因有一說法:蔣介石命特務毒害白崇禧。此一不實謠言源於國民黨之退職特務谷正文的文章。谷正文自稱乃監控白崇禧特務小組負責人,奉命僱一護士下毒酒中,殺害白崇禧。這項謠言純屬捏造,谷正文因得罪上級葉翔之被撤職。監控白崇禧的負責人是項迺光。白崇禧死於心肌梗塞,已經醫生驗證。
毛:一般人都會認為,兒子給父親立傳,難免偏頗。您和廖彥博先生在寫作上,如何做到對白崇禧的評價是客觀持平的?
白:歷史論述,作者史觀容或自有主見,但史料運用,必須客觀,不容任意加減。我與共同作者廖彥博先生著手撰寫《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我們追求最高的目的是寫一部「信史」,讓可靠的史料說話。
作為人子,可能會引起讀者「為尊者諱」的疑慮,但從兒子的眼光為父親立傳,也有其無法超越的優點,因為兒子對父親的為人處世了解最清楚、最深刻。我對父親白崇禧將軍的評價:我從不懷疑他是一位愛國家、愛民族的傑出軍事戰略家。
毛:這部傳記,利用了什麼新史料?
白:我與共同作者廖彥博先生花了6年時間在兩岸、美國各方面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共60萬字,其中比較重要新面世解謎的有:《蔣介石日記》、《吳忠信日記》、《徐永昌日記》、《陳誠日記》、《錢大鈞日記》、《黃旭初日記》、《黃旭初回憶錄》。
白崇禧戰略傑出 未受周、毛戰術影響
毛:台兒莊大戰爆發後,白崇禧在戰術上採取陣地戰、游擊戰、運動戰緊密結合的方針,從而取得台兒莊戰役的偉大勝利。這是他個人的軍事決策,還是如程思遠所指出,是因為周恩來的建議?
白:程思遠所著之《白崇禧傳》,因在大陸出版,很多看法,順應官方。抗戰期間白崇禧指揮台兒莊大捷,不可能是聽從周恩來的指示。白崇禧本身是傑出戰略家,與日軍作戰,自有自己一套戰略看法,台兒莊之役,並沒有共軍參與。
毛:白崇禧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後來成為對日作戰的指導方針。白的觀點是受到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影響嗎?
白:抗戰時期,1938年軍事委員會在武漢開軍事會議,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提出抗日大戰略:「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與日軍作持久戰。此套戰略為軍委會採用,遂成抗日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據父親白崇禧將軍口述,他想出這套抗日戰略是受了拿破崙侵俄戰爭的啟發。國軍與當年俄軍的處境相似,面對強敵,無法正面作戰,只有利用國家廣大的空間,將敵軍引向內陸,延長敵軍的補給線,對敵軍作持久戰,將敵人拖垮。據大陸學者楊天石等人研究,白崇禧提出這套戰略比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要早幾個月,二者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白先勇專訪三之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