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教育覺醒年代的浪尖

社會暴動近月來似乎平靜下來,教育中人嘗試走出殖民時代教育的迷宮陷阱,稍作喘息的同時,可能都有以下幾種教育有關的覺醒。

自97回歸以後,本港教育亂象叢生,近年更引發社會各界對教育界的聲討,來勢洶洶,風高浪急;教育工作者士氣跌落谷底,引致近期教師的流失數字增多,不管是移民或轉行或提早退休,都各有唏噓,留下緊守崗位的教師們,站在這教育覺醒年代的浪尖上,我們要覺醒些什麼?又憑什麼能屹立在這浪尖上?

政治騎劫教育  陷入多事之秋

筆者粗略把香港教育覺醒年代的起始訂為2010年,即當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獨立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這是打響「教育覺醒」的第一個震撼彈。當時教育界對國民教育、品德教育、中史教育和通識教育等都有不同的表述及醒悟,事件在兩三年間不斷發酵、催化演變,再加上政治黑手的滲入,自始一切教育政策的推行,都被政治騎劫,陷入多事之秋。

其後引發的教育風暴,包括要求取消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基本法》教育、普通話教學等,舉凡涉及中華民族文化及一國兩制的敏感議題相關的教育改革,都有各持分者出來嚴詞厲色,爭鬥不休,殊不知教育中人都在殖民教育的死胡同中亂竄,久久不能清醒過來,更不願除下西方民主價值的有色眼鏡,去看清近代中國的發展。直至反中仇中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青年人在黑暴事件中的瘋狂表態,教育工作者被社會指責和謾罵不斷,部分的教育中人在沉默中覺醒,回望過去,才猛然醒覺這群年青的教師們,何嘗又不是在殖民時代下被洗腦被荼毒的一群。

社會暴動近月來似乎平靜下來,教育中人嘗試走出殖民時代教育的迷宮陷阱,稍作喘息的同時,可能都有以下幾種教育有關的覺醒。

醒悟殖民手段  重拾國民教育

一、從歷史中看清中華民族的發展,價值傳承以及品德情意,中華民族發展源遠流長,朝代的興衰自有後世的評鑑,但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從來都秉持「有容乃大」的文化傳承,從中衍生了民族共融、以人為本的品德情意。帝皇之道講求愛民如子、扶助蒼生,中華兒女的民族性從來都是堅毅不屈,具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忠義品格,因此我們要反思用西方的價值觀是否能讓我們清楚解讀中華民族的傳承及發展。

二、我們要醒覺到英治時期香港殖民教育的設置是要削弱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淡化民族認同的歷史元素,矮化國家民族的自強故事,目的是要方便英國的殖民管治得以暢順操作,如今我們要醒悟殖民手段背後的陰險和虛偽。鴉片戰爭是英國對我國民族赤裸裸的掠奪、陷害、勞役及霸凌,其中絕對沒有半點的民主、自由和公義。

三、覺醒文化及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作為老師,若一直忽略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淡化中華民族的情感元素,連自己的文化身份都不屑背負,又如何能讓學生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異同?若自絕文化及國民身份認同,如何教導學生回報社會及國家的公民責任?又如何期待新生代能為同胞幸福貢獻所長?畢竟情意教育是要有節有序,才能符合情感發展,學生在你的教導下對文化及國民身份的概念模糊不清,教他如何立足社會和面對世界?

處在覺醒年代的浪尖上,育人者要有風骨,敢於承擔育人的使命,撥亂反正,認清史實,重新出發,穩守教育陣地,君子可以和而不同,但要堅持大教教心,心之教育,心之覺醒何其重要!

李美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