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作曲一代宗師

創作與培育同樣成果豐碩的作曲大師羅忠鎔9月2日在北京辭世,享壽96歲。他的作品,早於1948年創作的藝術歌曲,由著名女高音周小燕在上海首演。

創作與培育同樣成果豐碩的作曲大師羅忠鎔9月2日在北京辭世,享壽96歲。消息當天傳至,馬上找出他的唱片逐一細聽,結果連續聽了幾天,從最早期的藝術歌曲,到革命樣板戲,以至改革開放時期創作的管弦樂、民樂、室內樂等,悼念天才橫溢但低調謙遜的一代宗師。

師從作曲巨擘  成就一代作曲家

記得大概20年前在京採訪老中央樂團成員,在樂團駐地和平里八區騎車到處拜訪,其中一位正是曾任樂團創作組成員的羅忠鎔及其家人。當時他已從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退下來,但鋼琴、琴譜的擺放狀態,明顯是工作中。教授以濃厚的四川口音,娓娓道出幾十年的音樂人生。

羅忠鎔作為中國首位現代技法的作曲大家,主要源自戰後上海音專,師從耶魯大學作曲巨擘亨德米特的高足譚小麟,吸收現代作曲體系和理論,後來更把原文翻譯作為教材,在課堂受教的包括陳其鋼、譚盾、郭文景、陳怡等一大批改革開放初期的作曲家們,為他們日後的成就打下基礎。

作曲獻禮國慶  統改樣板戲全曲

至於他的作品,早於1948年創作的藝術歌曲,由著名女高音周小燕在上海首演。1952年在北京首演的第一小奏鳴曲、前奏曲,是鋼琴家傅聰。3年後,他為民樂編配《春江花月夜》,在華沙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並獲獎。

1959年國慶十年,他以第一交響曲獻禮,與當時中央樂團演出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蕭斯達高維契第11交響曲齊名。後來所謂八大革命樣板戲中的《交響音樂沙家浜》,羅氏作為創作組業務組長,全曲由他作潤色統改,包括後來的修訂版。

90年代初,羅忠鎔發現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兒子,以斑斕色彩的畫筆表達對音樂的認知,結果音樂、油畫成為羅氏父子天才的兩面。2000年香港慈善組織「關懷行動」舉行《看音樂、聽繪畫:羅錚畫展暨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會》,在葵青劇院舉行。通過羅錚的畫筆,配以包括羅忠鎔《暗香》等中外作品,加上由他親自執筆的曲目解說,既為殘疾兒童籌款,也為兩地藝術交流,留下寶貴的一頁。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