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產黨第二個百年開元,國家展示了八年以來「攻堅脫貧」的漂亮成績後,在「十八大」以後頻頻出台重拳的政策,大部分都是以全國經濟發展頂層設計的長遠戰略為出發點。
推動中國變成橄欖型社會
習近平主席在7月1日──中共的百年黨慶日演說長達半小時後,中央繼續出台更多政策與監管,兩個月以來令到市場及外界震驚;8月17日,習總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10次會議,更着力推動共同富裕的路向,其實這思想早在鄧小平時代(1985年)已萌芽。
這次會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並不是殺富濟貧,有一些外媒別有用心地評論,暗指中國重回50年代的共產主義,對私企的富豪不利。
共同富裕的目標,其實就是要全民共富,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社會階層結構中極富、極窮的「兩極」很小,而中產階級相當龐大的社會結構。這是最理想的分配結構,不只中國,所有國家都在追求這種結構。精英和底層的數量相對較少,有利於穩定發展、減少仇富的社會怪現象。中國現在中等收入人口為4億,目標是要在2035年有望達到8億。
如何實踐三次分配?
這次推出協調配套的基礎制度,包括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理念。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的理論呢?
一、初次分配是透過市場上生產經營成果的各種工作要素分配,有勞務收入(如工資 、薪金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資本利潤(如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等),目的是要把整個經濟體的收入做大。
只要通過勞動以合法經營,便會獲得應該的保護,只有這樣,大家才有奮鬥創業的積極。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低層進入中產群體,再成為高收入者。
二、再分配是財政分配。政府主導特點非常明顯,比如徵收個人所得稅及企業所得稅,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因地制宜訂立稅制。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介入國民收入分配的方式,特別是轉移支付和直接稅。
這是將財政集中在中央或省會,國家易於從發達地區的稅收,轉移到欠發達地區上運用。收窄貧富懸殊及有效利用財政資源,在貧富不同區域建造公平的基本設施。這會更多體現在政府和企業、政府和國民關係的調整。
三、第三次分配是社會主體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再分配。政府輔以制度、法律各方面配套,大力支持發展慈善事業,並鼓勵更多富裕、高收入個人或企業自願捐贈回饋社會。
政府提出這個理論後,科網巨頭騰訊立即對這國家戰略作出積極響應。8月19日,增加500億元捐款的投入。此次將深入結合自身的數字和科技能力,在諸如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助力。
4月時,騰訊已投入首期500億元資金發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項目,是着眼於基礎科學、教育創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的前瞻性探索,也是對國家有莫大裨益。拼多多亦於8月24日宣布,將把上市以來首次淨利潤和日後的利潤,捐贈給中國農民和農業地區,預計累積將捐100億人民幣。
中國會如何收革稅制?
共同富裕是一項全民高質、高效的發展。初次分配一定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有評論比喻這等於把蛋糕做大;再分配則要更加注重公平,就是要把蛋糕分得更好。
目前中國直接稅和間接稅的比重約為3:7。由於間接稅附加在商品價格上,最終由消費者平均負擔,不論窮人和富人都需付一樣的價錢,無疑加強了貧富懸殊。市場預料,國家未來會出台多項稅制收革,例如房地產稅、遺產稅等,以向富裕人群及企業多徵税。
另外,中國個人所得税税率是以3%至45%的超額累進税率計算的;而現行的企業稅是25%,在G20和OECD國家排行榜(見附表三、四)在中位,算是合理。可是以往有很多被獎勵的行業,得到更優惠的減免稅率。當這些企業成功後,是應該要回調至應付的25%稅率,貢獻國家的財政收入。
財富流動才能令社會擁抱希望
這個制度是要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只有財富不斷的流動,才能讓一代又一代的中下階層年輕人,有向上流的希望。隨着中國城鎮化,山區及農村的孩子也能得到財政及教育的照顧,有機會去努力,去改變命運。
這次推動共同富裕,國家是以一個系統工程模式去推進的長遠目標,相信在實踐中還有很多方面要修正及加強的。譬如過去的不公平與缺乏監管,令到某些行業被壟斷。增加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改善資本市場的靈活及公平運用,各區域要協調經濟發展、人才教育與流動、社會上各階層、各年齡層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等等。這些議題,在急劇變遷的世界經濟及政治環境下,都影響着國家體制及政策的深入改革。
但是中央能夠大力及高調地落實這個為全體人民謀福祉的路徑,確實是喜訊。我們期待中國一如「攻堅脫貧」的工程,能夠在國家牽頭於2035年再創中華民族的歷史奇蹟,讓中國14億人,全體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推動均衡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美好的中國。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