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看價值與對錯

合乎公義的社會,有賴社會上各項有效制度解決問題。市場影響力增加是因為它往往能解決問題。
不少人往往把金錢與市場等量齊觀。衞道之士認為金錢造成腐敗的影響,其實誤把兩者混淆,他們不滿的其實是市場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愈來愈廣泛。
 
經濟學說的主要內容在於市場和價格,無關金錢,其中金錢與市場更不可混為一談。所謂市場,實指交易制度或平台,而金錢則一般解作交易媒介或賬目單位,大多數經濟學說的主張都不關乎金錢有否在市場使用。
 
在協調市場中的交易與生產活動方面,價格可發揮兩方面作用:一、決定誰可使用交易的商品;二、把商品分配到最有價值的用途。
 
在市場中交易,價格是商品交換的基準,例如七分之二個西瓜的價格可換一個蘋果。換言之,一個西瓜的價格等於三個半蘋果,這裏商品的價格是以其交換所需數量顯示,而非金錢。
 
至於「以物易物」經濟,貨幣就更非交易媒介。只有在金錢用作支付方式或賬目單位的情況下,價格才會以貨幣作為表達方式,甚至指定以某類商品作為貨幣,歷史上金和銀都曾用作貨幣。時至今日,貨幣則通過政府的法令產生。
 
顧客購買同一種商品,通常付出相等的價錢,但並非所有顧客都會視所買的商品的價值相當於所付價格。不過,只要一買一賣出於自願,所買的每個單位至少應等同所付出的價格。
 
比方有顧客珍視其購入的商品,認為價值高於所付的市價,自然未必願意以購入價轉賣,除非能輕易以相同價格另購相同的商品(假設毫不費時失事)。
 
事實上,認為所購商品價值高於支付的價格,乃屬人之常情,因為不同物主對同一商品會有不同評價,例如同一條售價300元的綠色領巾,若我特別鍾愛綠色,則自然覺得其價值較高。
 
有些稀有或限量版商品,再難以原本價格換取。此外,部分人可能基於某些歷史建築或文物古蹟能喚起的回憶或情感(往往一廂情願,以為人同此心),而渴望保存、維護。
 

情感令物品有特殊價值

 
從經濟學角度而言,一件商品在物主心目中的價值高於市場價格,實在大有可能,若物主被迫以市價轉售,則難免視為其應有價值被貶損。至於售賣被視為神聖、受尊敬或表揚、莊嚴或蘊含珍貴回憶的商品,因售價未能充分反映其本人心目中的非凡本質,亦可視為貶損商品的價值。
 
以李小龍故居為例,實可視為具有雙重價值的商品。故居建築雖然本質上只屬一種商品,但由於與之不可分割的集體回憶,無疑別具特殊價值。假使能夠開放故居供10萬名訪客參觀,讓大眾重拾當年的美好回憶,每年帶給參觀者心靈上的收益可得500萬元;若把故居租予賭場,卻能帶來1,000萬元進賬,這又是否值得不惜貶損故居價值,放棄保存李小龍回憶,而寧取多賺的賭場方案?
 
即使能把李小龍故居改作價值較高用途,賭場方案會否貶低李小龍回憶?毋庸置疑,故居在訪客心目中的價值將備受貶損。又若把故居改租予孤兒院,帶來500萬以至1,000萬元收益,答案會否不同?究竟在改建用途各有利弊的形勢下,應作如何取捨?
 

市場主導的界限

 
辦法之一是由市場基於支付意願原則決定。又或考慮其他渠道如民意諮詢、民主投票,甚至聽天由命。根據由市場決定的方案,把李小龍故居改建為賭場或孤兒院等用途價值較高,才是較合適的選擇,而非保存李小龍回憶。
 
各方衞道之士一直反對由市場決定,反而主張採取某種政治方案,難道市場不懂李小龍回憶的真正價值,非要他們才能認清?抑或他們根本心知肚明,若由市場決定,結果難望如其所願,故索性藉政治手段碰碰運氣?
 

不由市場主導的活動

 
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很多活動都經由市場安排,從買賣水果、衣服、汽車以至其他千千萬萬種商品,均靠市場安排供應,但也有不少明顯例外情況,譬如說聘用僱傭兵參軍的情況未屬普遍,志願方式參軍和徵兵至今仍是主流建軍方式。以美國而言,所有士兵都是志願軍。
 
中學以至大學學位鮮由市場分配,通常必須經由甄選性質的考核篩選,而入學者一律須繳學費,清貧子弟則可獲獎學金資助。至於世界各地的醫療服務,則大都結合市場及非市場機制,以應付風險分擔及付費能力問題,類似例子不知凡幾。
 
為何並非所有活動都經由市場安排?為何經由市場安排的活動愈來愈多?市場的優勢在於能夠發揮效率,但當效率並非最終目標,例如講求的是平等而非效率,則經由市場安排就未必是最佳方案。其實,反對市場分配者無非因為無知,又或者因為害怕競爭會對其利益構成威脅。
 
養兒育女亦絕少可以經由市場安排。身為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家庭的開山祖師、已故貝加(Gary Becker)教授在其分析中顯示,家庭是養兒育女,尤其是培育資優子弟的最有效制度,即使市場亦有所不及。兒童在成長階段必須悉心照顧和栽培,過程長達數十年,其中涉及的抉擇不計其數。如此長遠的契約式交換和生產安排,市場實在難以勝任。
 
此外,領養兒童的市場安排亦包含不少變數,在培育資優兒童方面尤其如此。兒童有否優秀資質,往往難以在年幼階段察覺;及至年事稍長,又已懂得如何掩藏短處。除近親子女或孤兒以外,領養兒童並不普遍,反而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父母質素才是預測兒童資質的最佳憑據。
 

政府知所節制 市場才會有效

 
由於市場在安排各種活動方面效率日見提升,引入市場機制的生活環節隨之日增,因而在滿足個人及家庭生活上各種需要和要求的作用方面,亦逐漸取代其他制度。
 
舉例來說,女性地位日漸提升,正是就業市場擴大的結果。雖然在部分女性心目中,女性地位仍遠不如男性,但現時女性地位無疑遠勝於昔;隨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日多,其地位亦會持續提升。
 
不過,在安排日常生活不同環節的作用上,市場並非最佳制度,要充分發揮功能,政府必須保障私有產權、維持法治,並且確保公平競爭、市場自由開放;政府既須在維持市場正常運作方面時刻保持警覺,亦須同時在其他方面知所節制。
 
換言之,政府必須明白須適時採取干預或放任政策,才是有效的管治方式。歷史上,大部分政府都犯上濫權偏私的過失,以致反受制於某些利益集團,但此實為濫權之弊,而非市場引致腐敗。
 

伊朗有償捐腎

 
然而,衞道之士往往誤把濫權現象歸咎市場引起腐敗。商界並非唯一濫用市場權力,以獲取政治籌碼的利益集團,更非最有權勢或最有辦法的勢力。
 
此言非虛的實證比比皆是。對牟利機構良好管治和透明度的規管要求,例必遠比非牟利機構為高。雖然商業機構敗壞規管制度的現象時見,但非牟利機構更似不受任何實質規管制度制約,而學術界裏外更時有位居高位的衞道之士,為其說好話。
 
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環節,不應一律由市場安排,家庭環節亦顯然屬少數例外。只有在市場作用勝過其他制度,而成為大眾首選機制的情況下,經由市場安排的範圍才會擴大。一般情況下,要回應社會需求,應以結合市場與其他制度的辦法為首選。
 
例如伊朗的有償捐腎,有其社經因素。1979年,伊朗革命導致該國在國外的資產遭受凍結,國庫更因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而更形空虛,洗腎和捐贈屍腎所需的設施和法制,因經費不足而嚴重缺乏。伊朗政府於是初則資助國民往國外接受捐腎移植手術,及後由於經費無以為繼,唯有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容許有償捐腎的做法,後來更制訂出由政府規管的有償捐腎制度,贈予捐腎者一筆數額約3,500該國貨幣,作為捐腎義舉的謝禮;。及至1999年,該國再無輪候換腎者,而根據伊朗的獨特國情,市場安排成為應對國民腎病需求的一種可行選擇。
 
衞道之士不應動輒成為失效制度的代言人,反而應就如何加以改善出謀獻策,造福社會。關乎社會整體利益的遊戲規則,理應以倫理道德為依歸。合乎公義的社會,有賴社會上各項有效制度解決問題。市場影響力增加是因為它往往能解決問題。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Pixabay/CC0)

王于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