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中國現代文學史,無法不談魯迅。恰逢魯迅誕辰140周年,在本屆香港書展中,嶺南大學中文系許子東教授與讀者分享了若干對於魯迅最新的解讀,對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進行了更為現代的闡釋,同時結合魯迅的《燈下漫筆》分析了阿Q式人物所展現的中國人的奴性。
「亂離人,不及太平犬」
魯迅在《燈下漫筆》中,對中國人做奴隸有清晰的概括:清朝的臣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但奴隸並不是最壞的情況,「亂離人,不及太平犬」。兵荒馬亂的時候,作為老百姓還不如太平的時候做一隻狗。中國百姓懼怕戰亂,希望有一個「主子」替他們在這混亂中做決定,只需服從即可。
許子東教授藉此想到了英國政治哲學家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觀點,霍布斯認為人之所以需要一個王朝或權威,是因為如果沒有一個絕對的暴力存在,每個人的慾望都無限地衝突,相互敵對,後患無窮。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我們就放棄自己使用暴力的權利,把暴力的權利交給國家,以換取我們基本的安全。
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也運用了這一概念,在小說中,黑暗森林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人都是敵人,因此互相之間只有爭奪、非此即彼的利益關係。百年前的魯迅所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動亂中的中國,生命在此情此景下顯得非常脆弱,個人的命運也不由得控制,老百姓只得尋求絕對權力的庇護,得以生存。
奴才是奴隸中的VIP
在魯迅看來,中國人做奴隸,更做奴才,這兩者之間,卻有着微妙的差別。許子東用魯迅筆下的阿Q作為例子,對差別進行了具體的闡釋,更是笑稱,「奴才就是奴隸中的VIP」。
奴才能在困苦中找出快樂。阿Q去賭博,錢卻打了水漂,他舉起右手,給了自己兩個巴掌,打完之後心平氣和,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個自己,又彷佛是在打別人,不久阿Q心滿意足地睡着了。此等「精神勝利法」,讓阿Q「反敗為勝」的同時,還能心生安慰,能如此快樂的做奴隸,便是奴才了。
奴才不僅被人欺,而且欺人。阿Q開始跟閒人打架,都是一些村莊裏的流氓,他們是擅長打架的,阿Q自然輸了。後來和王鬍、「假洋鬼子」發生衝突,也都以失敗告終。後來,打不過這些人的阿Q,洩憤到沒有反抗能力的小尼姑身上。奴隸也想當主子,仗勢欺人,便是奴才了。
許子東教授還結合魯迅的其他作品對奴才、奴隸進行了深刻且不失風趣的解讀和探討,此次講座長達一個半小時,期間聽眾讀者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雖是一場學術講座,但卻生趣盎然。想要了解更多許子東對於魯迅和其他20世紀文學大師的研究,可以閱讀他的新書《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說》。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