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2年中開幕。這個博物館的規模有多大?開幕展覽將有什麼安排吸引市民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以及博物館首席研究員焦天龍博士近日在香港書展的一個講座上,披露博物館開幕展覽詳情。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去年已完成平頂,現時可見外型如方鼎的博物館屹立於西九文化區西端,前臨波光粼粼的維港。
7層樓面9大展廳 玩足一天
王伊悠博士開宗明義指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明年6月底或7月初開幕。她說,博物館共有7層,總樓面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其中9個展覽廳面積共7800平方米,藏品將逾800件,另外還有禮品店、餐廳、學習中心和演講廳等。
她介紹,開幕展覽的籌備工作正在密鑼緊鼓地進行,展覽樓面主要分布在地面、一樓、二樓、三樓及四樓。舉辦專題展覽(展期一年或以上)和特別展覽(展期3至6個月)。
開幕展覽分為「常展」和「特展」兩部分。常展部分,5個專題展廳旨在介紹故宮歷史文化、展示故宮書畫、器物和古籍,從多角度講述宮延建築、重要人物、史事及皇家收藏。另外,一個專題展廳展示香港的藝術收藏;另一個為互動體驗展廳。
特展部分,有兩個特別展廳,分別用於舉辦博物館獨立策劃或與其他機構合作策劃的大型展覽,主題有中國與世界在歷史、藝術和文化方面的交流等。
面向學校 課外活動義工導賞
王伊悠博士強調,除了展覽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還是一個學術研究機構,她期望與北京故宮博物館及其他博物館的研究員共同籌劃展覽、出版及其他研究活動。
她表示,博物館非常重視幫助教師和學生推動與教學相關的活動,計劃與學校合作,制作教材、教案,設計課外活動、親子工作坊、文物修復工作坊,以及推行義工及導賞員計劃等。
王博士又介紹了博物館各展廳的構思,地面的第一展廳,主題是「走進紫禁城」,是一個「序言展」,整體介紹故宮的概況。
一樓展廳主題「清代宮廷生活」,參觀者可了解宮廷生活、器物、掌故,娛樂和休閒等。這兩個展覽旨在對故宮歷史、文化和生活作整體性的介紹。
二樓第三、四、五展廳的主題分別是「故宮珍藏陶瓷」和「清代帝后肖像」,以及「古代工藝對話當代設計」,王博士形容這個主題展覽「非常重要」,原因是有「香港元素」,同時在時間和空間上,讓古代和現代、北京和香港連結起來。
三樓有兩個展廳,一個是「香港藝術收藏」,另一個是「多媒體文藝體驗」,這兩個展廳都強調「香港元素」,包括香港的藝術品、香港的藝術家、香港的多媒體專家,以及香港的藝術收藏等。
中外交流特別展覽 不容錯過
三樓和四樓還有兩個特別展廳,分別展覽故宮藏晉唐宋元書畫,以及故宮與法國羅浮宮館藏有關馬文化的藝術精品。這兩個展覽的展期較短,分別只有3個月及半年,王博士形容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展覽,旨在推動中國藝術文化與世界藝術文化的交流和對話。
焦天龍博士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策展團隊十分國際化,不僅展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同時十分重視與世界各地及本地藝術家交流,尋找新的方式弘揚中國文化。
他說,博物館特設展廳展示香港的藝術品收藏,是因為香港在收藏、展示、保存中國藝術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相當一部分的收藏品,尤其是私人的收藏品,都在公共博物館展示。無論是政府還是私人的博物館,都成為重要的收藏地點。「我們想利用這個機會,將香港收藏藝術品的歷史,作一有選擇性的介紹,重點要說明這些藝術品怎樣來到香港,如何留在香港」。
藝術科技融合無間 致敬書聖
他特別提到第七展廳「故今無界:多媒體文物體驗」,希望藉此反映本地藝術家的思考和他們的想法。以張瀚謙的《墨池記》為例,參觀者留下書寫字跡,在螢幕浮動的池水中漾開,相融於各朝代書法名家的筆跡。《墨池記》蒐集了各朝代著名書法家,如王羲之、董其昌、蘇軾、黃庭堅、王陽明等的書法數據,輸入至人工智能(AI)網絡中進行深度學習,將名家的筆墨與風格糅合在《墨池記》中重現於世,並向臨池學書致池水盡黑的「書聖」王羲之致敬。
2020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的600周歲;明年中則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的大日子,這間屹立於中國南方海隅的博物館,與北京的故宮博物館遙相對望,同樣肩負着弘揚傳統中國藝術文化的重責,任重而道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