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芝加哥睇Netflix的日子

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更要多了解一下 Reed Hastings 的事跡,才判斷 Netflix 將如何影響本地的電視業。
美國人的文化及科技步伐,跟香港人很不同。2000年初到芝加哥時,隨便走進一間咖啡店,播放着的不是 Miles Davis 50年代的jazz,便是 Jim Morrison 60年代的rock。
 
21世紀一個香港仔來到這個學術氣氛濃厚的小社區,曾以為美國人很落後。當20世紀末華人地區人人睇慣 VCD,踏入21世紀的美國人還在看 VHS。
 
怕被嘲是個俗不可耐的 philistine,有段日子我在美國曾晚晚「煲老戲」。跑到街尾 Blockbuster 租帶,從40年代的《Citizen Kane》,到50年代的《The Searchers》,再到60年代的《To Kill a Mockingbird》,喜歡與否都是必睇的。
 
睇到 Stanley Kubrick 及 Martin Scorsese 等經典,開始有DVD出租。再睇到 Paul Thomas Anderson 和 Wes Anderson 時,我棄 Blockbuster,轉投 Netflix。
 
轉睇 Netflix,當然不是為了十年後才出現的《House of Cards》。到 Blockbuster 租碟的一大問題,是遲還碟要罰錢。美國有兩種人,一種是交罰款赤赤痛但再罰再交的,另一種是 Reed Hastings。
 
Reed Hastings 於1997年創辦 Netflix,做的是郵寄 DVD 生意。憑用戶提供的個人資料,Netflix 在網上推薦啱用戶口味的電影是個不錯的主意,但真正吸引我等窮鬼學生的服務,是 Netflix 冇 deadline 冇罰款,只收固定月費,但每次限借三套戲,有還才有借。
 
Netflix 過人之處是它總比市場走得快,但又不是太快。剛推出郵寄 DVD 服務時,DVD 機價錢在美國貴到根本不太流行,而我等不介意在小小的電腦螢幕睇戲的窮學生數目始終有限。
 
Hastings 自認一世夠運,先係 Netflix 在破產前等到 DVD 機跌價,之後又等到死對頭 Blockbuster 在割喉減價戰中比它先離場。然而,當 Netflix 坐穩租碟一哥位置,Hastings 決定要比市場快一步,推出最終可能摧毀其 DVD 生意的新服務。
 
Netflix 於2007年推出串流,但串流服務的質素一方面受制於當時的網絡速度,另一方面電視串流需要有電視節目。
 
電視比電影的版權有更大限制,什麼「Netflix 的撒手鐧是自製高質劇集」,是串流服務推出幾年後才開始的東西,而當時 Netflix 已是一間成立了超過10年的上市公司,並在10年間顛覆過整個美國電影租賃業。
 
睇過50年代的《The Searchers》,再看70年代的《Taxi Driver》會更有趣味;睇過70年代的《Annie Hall》,再看80年代的《When Harry Met Sally》,卻可能覺得不外如是。
 
睇過沈大哥西城寫的《龍虎風雲》,再看 Quentin Tarantino 成名作《Reservoir Dogs》,你怎能不慨嘆80年代港產片影響力之大?
 
Netflix 明年登陸香港,對電影有要求的人以後想煲老戲就方便得多了。至於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以後唔想再做 philistine,除了要先搞清楚張學友出道後從未殺出過張國榮等偶像新人,更要多了解一下 Reed Hastings 的事跡,才判斷 Netflix 將如何影響本地的電視業。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