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戲革命:讓遊戲點亮兒童的生命

遊戲教學讓一眾教師重新思考教學內容和方式,放棄了統一的教材,放棄了部分無意義的集體教學,讓遊戲精神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遊戲是兒童學習和成長的主要方式。中國教育部提出「遊戲──點亮快樂童年」的學前教育宣傳主題,目的是要引導社會充分認識遊戲是幼兒特有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浙江省「安吉遊戲」是一場以「讓遊戲點亮兒童的生命」為信念的遊戲革命,宣稱「把遊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在自主、自由的真遊戲中,獲得經驗、形成想法、表達見解、完善規則、不斷挑戰,從而達到自身最大的潛能。」本文分為上下兩篇,本篇先行簡單介紹這套安吉遊戲的遊戲性質、為老師的觀念帶來的影響,以及5個關鍵準則。

遊戲革命的3個階段[1]

「安吉遊戲」創始人、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學琴把這場遊戲革命分為三個階段:小學化的無遊戲、功利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假遊戲、回歸天性的真遊戲。

無遊戲階段:幼兒被動學習,教師找不到專業定位。讀書、寫字、做算術等小學化的傾向,讓幼兒的大腦變成了硬碟,失去了想像的空間,不會主動思考,消極厭學。香港也經歷過這個階段,自80年代開始才逐漸改善,缺乏「從遊戲中學習」是孩子極大的損失。

假遊戲階段:幼兒被遊戲,老師嘔心瀝血為孩子做了很多玩具道具,卻在不知不覺間,給孩子們設置了各種條條框框,讓他們在我們設置的東西裏去適應、去玩耍,他們只能按照老師的想法玩,結果讓幼兒思維簡單刻板,沒有快樂,缺少創造力、專注力、獨立和自信。

相信這是中國國內獨有的情況,因為太重視結果,教師才會定下很多條框,以保證幼兒能達成每一項的結果。筆者曾聽程主任提到,國內幼兒園會在嘉賓來校探訪前,要求教師為一個兒童家家酒廚房,製作大量的美勞廚房教具,並指定哪些孩子負責不同角色。在嘉賓來訪期間,孩子只會單獨擔任被指派的崗位。

遊戲變成工作。這是她們的常態,很多幼兒園也有此種情況。反觀香港的情況,當推行模擬遊戲時,只提供基本道具,孩子會因情境而投入玩耍其中,並不需太多的道具配合。因此,提供孩子想像空間、自由發揮的機會,給予充裕時間才更重要。

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學琴我們要求老師「閉上嘴,管住手,睜大眼睛觀察,豎起耳朵傾聽。」(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影片截圖)
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學琴我們要求老師「閉上嘴,管住手,睜大眼睛觀察,豎起耳朵傾聽。」(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影片截圖)

真遊戲革命:打破學前教育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舊軀殼,不斷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用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小程度的干預,讓兒童盡情地展現自己的最大潛力。這點確是安吉遊戲的一個特色,由孩子對四周的發現而引發的學習,在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醖釀思考和作出嘗試,教師盡量不介入孩子的活動。

安吉遊戲有一個口訣:教師要常常「閉上嘴巴管住手,睜大眼睛豎起耳」。這口訣對教師有很好的提醒作用,要讓兒童自行探索、嘗試、決定。這樣做,教師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了解幼兒的需要,適時介入和引導。這個原則,無論在任何遊戲教學中也應遵守,非常值得幼教工作者反思。

以3個階段說明和分析國內幼兒教育的性質是值得肯定的,提出「真遊戲革命打破學前教育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舊軀殼」,更是值得鼓掌。可是,「不斷解放兒童的頭腦……」不可能只靠一些空洞的口號,學校和教師一定要進行大量具體工作,這些理想才可能實現,下文會更多說明這一點。

遊戲帶來的3種新觀念

第一,放手遊戲,改變兒童觀。為了實現對孩子的解放,我們要求老師「閉上嘴,管住手,睜大眼睛觀察,豎起耳朵傾聽。」這是第一步,「你從遊戲中看到了什麼?」這一步讓我們的老師發現了不起的兒童,建立了全新的兒童觀:「孩子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學習者」。

第二,看懂遊戲,改變教育觀。當老師能夠愈來愈多地講出孩子的遊戲故事,並興奮地誇讚孩子能幹的時候,我們則要求老師分析這些故事說明了孩子的哪些發展。這是第二步:「你從遊戲中看懂了什麼?」

這一步讓我們的老師發現,以前花大力氣教的內容,在遊戲中都有體現,孩子們在遊戲中不自覺地就掌握了協商與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玩法的能力、自我保護的能力、運動能力,以及自主與自律、專注與堅韌、冒險、愛等品質,這讓我們樹立了遊戲即學習的信念。

第三,遊戲啟示課程意識覺醒。遊戲中的教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教與學,老師掌握教育契機的能動性愈來愈強,探討遊戲、生活中的問題不再受空間限制,兒童「遊戲故事」的表徵是重要的課程內容。這一步讓我們得到的啟示是,教學的起點不在出版的教材!

於是我們重新思考教學內容和方式,放棄了統一的教材,放棄了部分無意義的集體教學,很多教學內容來源於遊戲。遊戲精神開始自然滲透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開始真正懂得生活中的點滴有機會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逐步領悟大課程、整合課程、生成教學等,課程意識開始覺醒。

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在網上公開遊戲的設計原則供各地教師參考。(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網頁截圖)
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在網上公開遊戲的設計原則供各地教師參考。(安吉幼兒教育研究中心網頁截圖)

如何表達兒童的創造能力?

發掘出遊戲對老師多種觀念可能產生的影響,是一項不錯的嘗試。不過,我們要具體處理下列疑問。

程學琴提出:「建立了全新的兒童觀:孩子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學習者。」這種提法未免太簡單。而黃武雄教授則通過大量的論述,批判了不少著名學者包括哲學家康德和心理學家皮亞傑對人性的學說,展示兒童的創造特質,包括兒童在3歲前,已能流利地用母語與人溝通;成年人用3年時間學一種全新的外語,很難有相同效果。他用了相當篇幅探討兒童下列的幾個特質:

  1. 洞察複雜事物的特徵;
  2. 以無畏無休的體驗,參與世界的秩序,換取最真實的知識;
  3. 免於偏見的限制。

「孩子們在遊戲中不自覺地就掌握了協商與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玩法的能力、自我保護的能力、運動能力,以及自主與自律、專注與堅韌、冒險、愛等品質。」而學校和教師要怎樣設計遊戲,才可以讓孩子們獲得上述品質呢?

安吉遊戲是如何做的?

根據筆者之一的觀察,在每一天的安吉遊戲中,孩子主要在戶外玩學校設置的沙、水和斜坡等,以及老師所設置的體能用具,例如讓孩子自行將木塊、木板堆砌成不同高矮的攀登架、滑梯等,全由孩子主動進行,甚至在水管截面上滑走。

活動完畢後,教師會將孩子在活動中曾談及的提出來,選出其中孩子們最有興趣的話題來聚焦探究。例如有孩子發現戶外場地中的索道曾出現滑不動、或快或慢的情況,教師便尋找成因和解決方法,並嘗試於第二天實踐討論的結果,所以在整個過程包含發展、訓練上述能力的機會。

可見「孩子主要在戶外玩學校為他們所設計的活動,教師也組織他們討論和反思,也協助他們改進他們的活動」,所以,學校和教師在「讓孩子們獲得上述品質」的角色是顯而易見的。

對於一些重要概念,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它們代表什麼,例如:「這讓我們樹立了遊戲即學習的信念」。每個人對「學習」可能有不同理解,在這篇文章內,「學習」概念究竟是什麼呢?程學琴提出「課程意識」這概念,這又是代表些什麼呢?

為了發揮兒童的主動性,遊戲的玩具應盡量簡單和原始。可是,據筆者的觀察,安吉的玩具大多經學校和教師精心設計,兒童只在某些範圍下活動。據筆者所知,香港的智樂二份一遊樂場的體驗式遊戲活動,包括:

  • 建築區:可供攀爬、搭建、舞臺表演的木製平臺,更可配合各種物資及工具,隨意建構不同玩意;
  • 禾稈草區:備有禾稈草磚及禾稈草堆,可供堆疊、攀爬或翻弄,另設禾稈草機以製作草磚;
  • 泥沙區:特設沙池,讓參加者探索堆砌,或組裝運輸車運送,或創造管道,或嘗試沙畫創作;
  • 車軚陣:以大量吹氣車內軚組合拼砌成各種遊戲,可作攀爬、跳彈、碰撞或滾動;
  • 布藝區:陳列白布及美術材料,以供隨意製成各適其適的布藝品或集體創作

其中禾稈草、泥沙、車軚和布藝都是簡單和原始的材料,較多空間讓兒童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安吉遊戲的5個關鍵詞

安吉遊戲以愛、冒險、投入、喜悅、反思這5個關鍵詞為準則,不斷為兒童的真遊戲和真學習創造條件,把真遊戲還給兒童。在遊戲中「反思」,這個建議很好。可是,安吉遊戲需要怎樣分別設計,才可以讓孩子們有「愛、冒險、投入、喜悅、反思」這五種表現呢?

從筆者之一在研討會中主持人的解說及在參觀中所見,孩子也浮現此5種表現:

  • 愛:教師常鼓勵、接納、讚賞孩子,讓孩子從中感受到被愛護;
  • 冒險:孩子每日的活動,都有頗多的高難度動作,孩子每天都可在各種環境中自由遊戲;
  • 投入:從參觀中體會到孩子很投入在活動中;
  • 喜悅:從參觀中,看到孩子是喜悅的,但也有強者欺負同伴的情況,小眾要跟隨主見強的同伴活動,但在教師的活動展示中,並未見有情意發展的分享,這個也是筆者的疑問。
  • 反思:每次戶外活動完畢,都設有師生談話時間,教師會選取攝錄片段,與孩子一起分享他們在活動中的發現,鼓勵孩子提出看法及尋求解決的方法,留待第二天試行並再作檢討。

我們將於下篇繼續展示「安吉遊戲」的革命特點、具體措施,肯定其優點,並提出一些疑問。

〈安吉遊戲:簡介和疑問〉二之一

注釋:

  1. 程學琴(2018年3月9日),〈安吉遊戲對於兒童健康成長究竟有哪些好處?〉。

黃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