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舉辦的「兩會」本月在北京閉幕,會議上聚集了從中央到各省乃至各地的政協與人大代表。在此次會議上,中國政府宣佈其今年GDP增長目標是「超過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在一月份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將增長8.1%,佔全球GDP增幅的25%以上。
在美國政府制裁高端半導體芯片等核心技術的背景推動下,中央也承諾要在中國建立核心技術能力。
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數百項政策支持產業發展
在2020年,2276億元人民幣(折合350.2億美元)湧入中國半導體產業,較2019年暴增407%。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數百項政策並設立引導基金來支持該產業的發展,在該領域的風險投資也比2019年增加了兩倍之多。
汽車行業則是另一個正在被創新重塑的行業。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AI)、智慧互聯和移動出行方面的變革同時迸發,給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同時,中國諸多城市也正在積極進行各類自動駕駛試驗。
在消費者領域,互聯網持續推動不同形式的創新。如今,社交型電商已然成為一個重要渠道,讓公司用以滿足由創新技術(如5G和AI)帶來的消費者需求及商業模式的變化,並同時提供定制化及交互式的服務。
全面提升製造能力 增強全球競爭力
中國宣布了一項全面計劃,到2025年通過八大領域提升製造能力,以增強其在全球的競爭力。對先進製造業的重視仍然是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2021-25)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的是在五年內解決其在關鍵零件、材料、軟件和基礎系統等方面的弱點,同時開發先進的製造技術,建設更具創新性、有更高附加值的工業價值鏈,增強其在八大領域的競爭力。
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致力於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鑒於中國的規模和歷史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是一項巨大的承諾。正如習主席呼籲所有其他國家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一樣,中國也表明它正在加速解決這個長期以來對世界構成重大挑戰的問題。
中國政府在今年年初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的同時,也成立了國家鄉村振興局來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國家在脫貧方面的成就。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成立,旨在通過動態的監管和援助機制來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此外,政府將繼續改善移民安置區的基礎設施,並提高這部分人群自給自足的能力。
中國持續改革轉型 希冀可觀經濟增長
這些重大的政府舉措與倡議表明,中國將繼續其改革和轉型的道路,長此以往將帶來可觀的經濟增長。
當世界上大多數其它地區仍在遭受新冠疫情的困擾時,中國從疫情中恢復的狀態顯得尤為亮眼。相比之下,許多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處境相比他們在其它地區的處境就顯得比較良好。
自2000年代末無線互聯網在中國流行以來,中國的創新者就開始大量湧現,然而大多數外國跨國公司當時並不相信中國具有創新的能力,忽略了這個現象,沒有充分吸收中國創新帶來的紅利。直到今天,中國的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可喜的是,當大多數外國跨國公司意識到中國創新的巨大影響力時,其中許多跨國公司已開始思考有什麼是可以向中國創新者學習的,以及它們應該如何學習。
大型跨國企業因地制宜開展業務
一家美國大型工業公司的中國負責人曾經跟我說,他以為自己來中國是來傳授經驗的,但是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後,他意識到自己在中國是在學習。另一個美國的客戶告訴我,他們的董事會指示中國團隊應該尋求如何利用在中國學習到的知識來幫助該企業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更好運作。以寶馬公司舉例,它已經將其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初創Garage項目遷移到中國,以便從更先進的中國本土生態系統中接觸電氣化和自動化等創新技術。
大型的跨國企業現在已經意識到,在世界不同地區開展業務需要因地制宜,尤其在中國與西方之間既存在不少相同之處亦同時存在諸多差異的前提下。企業經營的方式沒有客觀的對與錯,只是不同的場景具有截然不同的條件。
通往最終目標往往不會只有一條道路。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經歷和從中所產生的反思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政客和他們的說客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與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