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能從在華經營的跨國企業中學到什麼?

中國的新現實表明,「中國崩潰論」等斷論並不是指導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拜登政府也應該摒棄在過去4年間對中國的侵略思維、指責和嘲弄的態度。

中國的商業領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跨國公司並非和一些人斷言的那樣在去年中國疫情最嚴重之時撤離中國,它們反而加倍在華投資額。事實上,2020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了4%,美國卻下降了49%,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國。

近日有關在華跨國企業的數據也反映了類似情況。華南美國商會2021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美國企業計劃在華進行再投資並擴大其業務量和市場份額。中國德國商會本月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72%的受訪企業有在華追加投資的計劃,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政府曾多次對中國施壓,造成中美兩國的對峙局面。儘管如此,中國仍然繼續堅持走改革開放道路,放寬市場進入。例如,中國開始開放此前管制比較嚴格的金融服務業。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已獲批在中國設立全資資產管理業務。而且就在二月初,Paypal成為首家在中國建立外商全資控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規定外國汽車製造商必須和中國企業組建合資企業的政策也已經廢除。如今,Tesla迅速抓住機會,在上海建立了先進的「超級工廠」。大眾汽車將自己與中國本地企業江淮汽車合資企業的股份提高到了75%。

中國創新蘊藏巨大潛力

隨着中國加快放鬆管制的步伐,再加上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中國企業創造力,中國正在孕育出目前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行業。跨國公司已經充分認識到,中國已是高度創新的國家,要想提升自身競爭能力,就必須向中國學習,並創造針對中國市場的最佳的創新方案。

例如,當中國政府鼓勵開發新能源汽車時,除了Tesla之外,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以及比亞迪汽車等中國企業同樣活躍。此外,連接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也在汽車行業應用,這就要求汽車製造商持續加強創新。為了保持競爭力,目前的大型外資汽車製造商正努力創新,開發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大眾汽車行政總裁Herbert Diess近日表示「中國市場蘊藏巨大的機遇,中國技術也在快速發展。」

在消費品行業,本土企業也在通過社交電商等領域的創新向寶潔、聯合利華以及歐萊雅等快消品巨頭發出挑戰。關鍵意見領袖(KOL)通過抖音、Bilibili、快手等流行應用程序平台同消費者建立龐大的社會關係網,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中國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熟練運用KOL,激活各個層級的KOL們(名人、頂級、中端、微級以及關鍵意見消費者)。 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完美日記一躍成為中國電商平台天貓上唯一一家月銷售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彩妝品牌。

跨國企業逐漸發現,中國的創新在其它國家地區也蘊藏巨大的潛力。松下洗衣機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開發的殺菌功能也同樣適用於日本消費者。許多西方零售商正聚力研究淘寶、京東等中國電商領航者的全渠道零售布局和運行模式。

跨國企業對中國的看法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國不僅具有市場規模、利潤和供應鍊等硬實力,也正而成為創新、知識和靈感等軟實力的源泉。圖為淘寶購物節員工。(亞新社)
跨國企業對中國的看法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國不僅具有市場規模、利潤和供應鍊等硬實力,也正而成為創新、知識和靈感等軟實力的源泉。圖為淘寶購物節員工。(亞新社)

跨國企業對中國的看法已發生重大轉變

美國一家大型工業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曾對我說,起初他以為自己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授知識與經驗,但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自己是來中國學習的。另一位美國大客戶告訴我,他們的董事會希望中國團隊利用中國的知識來促進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業務發展。為了讓企業在更加先進的本土創新生態環境中接觸電動化、自動駕駛等新的創新技術,寶馬(BMW)已將其總部位於慕尼黑的「寶馬初創車庫」轉入中國。

這些最新的情況表明,跨國企業對中國的看法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國不僅具有市場規模、利潤和供應鍊等硬實力,也正而成為創新、知識和靈感等軟實力的源泉。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內生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通過對國家治理模式的反覆適當試驗而建立起來的。中國的治理模式是將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高效計劃同極具動力的創業企業者階層互相結合。各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政府政策的同時助力企業發展,成為中央政府和創業企業者間的黏合劑。

某些外國政府、跨國企業及其遊說者長期以來一直抱怨在中國經營所存在的問題,例如,盜竊知識產權、缺乏市場進入、競爭不公平以及缺乏透明度。雖然其中一些可能確實是或曾經是中國存在的問題,但從大局來講,這些問題今天已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美國如何認識中國新現實?

跨國企業現在開始逐漸意識到這一根本的轉變,中國的發展和韌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的內部推動力和治理模式,以及中國通過國際貿易和世界各國間的互聯互通。跨國企業可以通過參與中國的遊戲來獲益,同時加強自身的整體競爭能力。相反,如果他們選擇逆其道而行,他們終將會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

那麼,這對美國新政府來說意味着什麼?到現在,美國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應當意識到,最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對華政策,必須要在和中國競爭的同時,發展某種形式的合作,關鍵在於如何實踐。

在我看來,關鍵是要認識到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所經歷的一輪又一輪的實質變革。中國的新現實表明,「中國崩潰論」以及「修昔底德陷阱」等的斷論並不是指導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拜登政府也應該摒棄在過去4年間,許多美國決策者以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對中國的侵略思維、指責和嘲弄的態度。相反,拜登政府應保持客觀的立場,深入了解中國的成功之路和不成功之處,學習中國經驗,而不是僅僅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而對中國所做的一切都予以否定。美國不能墨守陳規,而要找尋一條新的道路,而這條道路應該是要由內部改革開始。

原刊於《財新網》英文版,本社獲作者授權翻譯後轉載。

謝祖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