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挑戰重重

中美貿易戰未有止息跡象,環球經濟前景未明,山雨欲來之時,工商界對前景未敢樂觀。踏入2019年,正是時候回顧及前瞻,為未來及早準備。

綜觀環球大局,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認為,2018年至目前為止經濟增長速度不俗,預計全球全年經濟仍有3.9%增長。世界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被視為左右經濟大局的一大關鍵。事實上,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積弱多年,至2017年方出現急劇變勢。

特朗普當選令市場預期美國將大興土木,同時提供稅務優惠,市場因而快速反彈。劉健恆指出,市場共識紛紛大幅上調去年美國的預測經濟增長,比其他經濟體更見一枝獨秀。

預料貿易戰持續

縱然如此,劉健恆認為目前市場前景未明,尤其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全球各大央行先後退出量化寬鬆,內地去槓桿亦導致經濟下行風險。當前雖未見負面情況浮現,但眾多不明朗因素令經濟前景未見樂觀。

對於中美貿易戰如何發展下去,劉健恆指出,當各界對美國經濟普遍看高一線,美方在貿易談判上的籌碼及抗禦貿易戰衝擊的能力自然更大,這亦是特朗普可連番實施懲罰性關稅的原因。他表示,GDP依賴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中美雙方在貿易戰中所受影響:2000年,美國GDP只有0.2%倚賴內地,至今日雖有上漲,卻仍不過0.7%,因此貿易戰對美國影響有限;相反,內地GDP對美國倚賴雖已由高位的6%下降至3%,但所佔比重依然遠高於美國,受到影響亦較大,加上2018年美國股票市場表現優於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為特朗普推動貿易保護措施打下一枝強心針。特朗普態度強硬,但劉健恆強調,只要美國股市如亞洲一般出現大幅下瀉,他態度可能軟化,不過中美雙方存在策略性對立,要徹底解決並非能夠短期成事。

擴大基建維持內地經濟增長

至於貿易戰對內地及本港經濟帶來的影響,劉健恆分析,去年的影響主要集中營商信心與股票市場,但今年則可能轉化為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傳統上,股票市場先行於經濟周期,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等預示性指數俱已開始下行,他估計,基於美方已公布的首兩輪關稅措施,內地GDP增長預計將下跌0.6%至6.4%,較去年的6.6%放緩不過0.2%。他解釋,因應美方措施,內地亦沒有坐以待斃,已多次推出政策應對,除了應對貿易戰,亦紓緩年初內地實施的去槓桿拉低經濟動力的影響,最典型例子就是社會融資減少,可見中央打擊影子銀行收效。

劉健恆認為,未來內地仍有空間推出更多措施支持經濟增長,但必須多管齊下方可達到預期效果,其中一項就是基建提速,觀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數量增加且發放加快,足見在政策上支援地方政府的決心,他相信可於短期內推高內地GDP。與此同時,整體財務政策亦可進一步推出支持內需措施,早前的個稅改革便預計可帶動消費,未來或可透過寬減增值稅或汽車稅達到更大效益。他續指,中央可通過再次降準,確保銀行體系資金充裕,避免借貸成本偏高,並預期今年仍有0.15%的降準空間。

今年本港經濟增長或放緩

本港方面,第四季中小企信心指數錄得七年來最大的單季跌幅,可見與貿易戰相關的影響已蔓延香港,當中最大憂慮為銷售營業額表現及營利收窄。但劉健恆強調,並非每個行業都受到同等衝擊,與本地消費關係較密切的行業仍未受太大影響,而建造業因應龐大需求仍然維持升勢。

至於美國加息對本地營商環境影響,劉健恆則認為美國經濟的好轉屬有意為之,長遠未必有本錢持續加息,中小企毋須過分憂慮。他預計,今年本港實質經濟增長將放緩至約3%,雖遜於去年3.6%,唯仍較過往10 年的2.7%平均值為高。展望未來,他建議香港加強本地經濟,例如落實「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工程,將有助維持本港高就業率並帶動消費。

原刊於《商薈》2018年12月號,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