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鑑不遠,就在香港──談習近平對台喊話

習近平這些表面上懇切、謙卑、寬大、柔軟的語言面紗之下,卻包裝了重大的政策轉變。這些變化,都是值得台灣朝野重視並研究相關對策。香港20年來令人扼腕嘆息的沉淪,也許值得台灣當局深入研究。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就《告台灣人民書》發表40周年之際,又再一次向台灣喊話。讀其稿,深覺其言辭之懇切、態度之謙卑、胸襟之寬大,身段之柔軟,的確能夠吸引很多未經歷共產黨統治的人們產生遐想而對前景有所憧憬,例如,全篇共有17處提及「共同」這個詞:例如提到和平發展說要共同推進、共同維護、共同分享;和平統一是要共議;又提到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用和平;提到民族復興時說責任要共擔、榮耀要共用,這麼多的「共同」兩字,都是直接向台灣人民做訴求,容易打動台灣民心。這種懇切、謙卑、寬大、柔軟的感覺,似曾相識,香港人在40年前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也曾聽過這些話。但是,回歸不消20年,香港人已經從自身的經歷體會到這些完全是謊言。所以,曾志豪先生的《港人的告台灣同胞書》(見《明報》2019年1月4日),相信就是不忍看到這些謊言繼續欺騙台灣人民,從而有感而發。殷鑑不遠,就在眼前的香港!望台灣同胞慎思之。

這些表面上懇切、謙卑、寬大、柔軟的語言面紗之下,卻包裝了重大的政策轉變,其犖犖大者包括以下五點。

一、取消了台灣可以保留自己軍隊的承諾。

中共40年前發表《告台灣人民書》,宣布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1981年,葉劍英發表〈有關和平統一台灣的九條方針政策〉(簡稱「葉九條」)宣布具體政策,其中第三條說:「統一後的台灣可保留軍隊」。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會見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所提出的解決台灣問題的六條方針(簡稱「鄧六條」),其中第四條說:「祖國統一後,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題為〈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設想〉)。

可是,在習近平的最新講話中,台灣保留自己軍隊的承諾不見了,這同40年前的承諾比,是最大的倒退。

二、對「九二共識」實行「釋法」,把原本的共識中的「一中各表」改變為「國家統一」。

「九二共識」是1992年10月26至30日,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形式上的不成文默契,亦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雙方對「一個中國」的解釋存在差距。2000年4月28日,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首度將上述會議內容概稱為「九二共識」,並加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解讀。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北京,與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後,將「九二共識」一詞闡述為「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根據這個共識,中華民國並沒有消失。

這次習近平將「九二共識」定調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是單方面地改變「共識」的做法。經過這個修改,兩岸之間原有的「共識」(即「一中各表」)變成是「統一」,不再允許台灣有「各表」的空間。經過修改後的「共識」,中華民國消失了。因為中共定義的統一,是統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說:「值得高度關注的是習近平以最高領導人的身份,第一次把國家統一納入「九二共識」的內容裏」(見《中評社》2019年1月3日),與先前的共識截然不同,難怪習近平講話發表後,台灣朝野紛紛表示這個「共識」不是他們所理解的「九二共識」。單方面修改「共識」的內容,令不少台灣人覺得這是大陸對台灣的霸凌。

對於這種單方面修改「共識」的做法,香港人是很熟悉的。中共對香港《基本法》的不斷「釋法」,使《基本法》的立法原意面目全非。正是這種做法,使香港回歸短短20年即激發出獨立思潮,現在中共對台仍然使用這種單方面修改共識的做法,想台灣回歸幾稀已!

三、開始自行制定「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

習近平這次講話一個新意是透露了中共正着手制定一個在「一國兩制」下實現統一的「台灣方案」。他提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他說:「『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這說明,中共的對台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了在「一國兩制」基礎上統一台灣方案的腹稿。

習近平這個講法,顯然比鄧小平當年所說的要緊縮得多。鄧小平當年說:「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可保留軍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相比之下:

  1. 制度從「不變」改為「充分尊重」;
  2. 保留軍隊的承諾不見了,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所替代;
  3. 同外國有關的內容亦被刪除,只提台灣同胞。

換言之,同過往的設想比,這是一個「縮水版」的方案。

關鍵問題還不是習方案比鄧構想「縮水」,而是中共開始閉門造車地為台灣制定方案,這是令台灣人反感的。我們知道,中共一直在內部進行有關台灣基本法的研擬工作。根據《鳳凰周刊》2004年5月21日的一期披露大陸學者余元洲所擬訂的台灣基本法草案。中共很多重要政策的出台,都是先經過學者以「私人學術研究」的形式發布以測試各方反應。余元洲先生在2002年的這項研究是否已經成為中共的腹稿?筆者不敢妄加猜測,但可以相信,國台辦應該是在不斷研究、探索統一台灣的辦法,從而制定很多方案。現在習近平提出「要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顯示這種研究已經到了一個成熟的階段,已經顯現雛形。這是台灣當局不能忽視的變化。

習近平這次講話,說明中共的對台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了在「一國兩制」基礎上統一台灣方案的腹稿。(亞新社)
習近平這次講話,說明中共的對台部門已經初步形成了在「一國兩制」基礎上統一台灣方案的腹稿。(亞新社)

四、撇開台灣當局,採取「政協」模式直接同「台灣民眾」研討統一方案

推動「統一」這個政策能寄望於誰?習近平說:「我們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這個提法改變了過去對台灣執政當局及台灣人民並重的雙軌政策。過去70年來,毛澤東時期的提法是「寄希望於國民黨當局」,鄧小平時代是「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也』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告台灣同胞書》), 江澤民時代是「寄希望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見《江八點》),胡錦濤時代則強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見「胡六點」,這次習近平的提法,「我們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就更突出台灣人民了。 這樣,中共就甩開台灣執政當局,直接鼓動民眾,實行「以民壓官」,以民意促統。

至於如何「促統」,如何設計「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習近平擬通過「政協模式」實現,他說:「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種做法,類似1949年舉行的「新政協」,由中共出面邀請當年反對國民黨的民間各界人士進行政治協商,就「解放後」的制度安排進行討論。歷史經驗證明,這種手法能夠有效分化台灣人民和台灣當局,也能分化不同政見的台灣民眾(藍、綠、橘、白不同陣營)的一個手段。

五、展現出加快統一步伐的意願。

習近平說:「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雙方應該本着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台海持久和平」,從這裏可以看出習近平對統一台灣有一個迫切感。這種迫切感在他上任不久便表露出來。習近平2013年10月6日在印尼峇里島會見蕭萬長的時候就已經講「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次又加以重申,也就是說,習近平認為在他任期之內,這個問題應該要解決。

事實上,據內地朋友介紹,去年習近平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修改憲法刪除國家主席任期制,以便他可以實現終身制,其提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希望在他這一代解決台灣問題,由於事涉國家統一,別人難以反對,只好任由他修改憲法。現在從習近平講話所反映出來的迫切感,印證了這種傳言。筆者相信,習近平這種迫切感,應該是建基於他評估各種手段(政治、經濟、外交、敵後、內應、軍事)都已經到位,以及時機都已經成熟的情況下作出的喊話。對此台灣當局不能掉以輕心。

這五點變化,都是值得台灣朝野重視並研究相關對策。香港20年來令人扼腕嘆息的沉淪,也許值得台灣當局深入研究。

原刊於《信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