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政府年金改革拿軍公教人員祭旗後,朋友聚會氣氛就不一樣了。大家不再談去哪裡吃,而開始擔心自己老無所終,會變成「下流老人」。那些靠退休金生活的朋友,都後悔當年只顧為國家賣命,沒先安頓好自己的晚年。有政客怪他們不去投資,但是當年國家給的薪水只能勉強維持溫飽,生吃都不夠了,怎麼可能曬乾?誰會想到國家承諾可以在換了政黨以後,變成廢紙一張?現在知道上當了,但人已老,奈何?
其實不要怕,只要身體能動,一口氣還在,一定可以有尊嚴地活下去。過去我們認為智力到40歲以後就走下坡,人老了就沒用了,現在發現那是錯的,原來智力有很多種,每種到達頂點的時間及下降的坡度都不一樣。
人老心不老 不怕老無所終
比如說,在訊息處理的速度上,年輕人的確比老人快,這個智力在18、19歲時到達頂峰,所以老的搶不過小的,必須以智取勝;短期記憶則是在25歲到頂峰,35歲後開始下降,因此讀書要趁年少。但是理解、推理能力、詞彙、對複雜情況的應變能力,卻是中年才到頂點。這些晶體智力跟經驗有關,所以薑是老的辣,人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發現,「智慧的巔峰在65歲」;普渡大學也發現,「在控制了健康、婚姻狀態和收入後,65歲是生命滿意的最高點。」所以即使退休了也不要怕,你還有用,老當益壯。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迴可以長出新的神經細胞,所以人一輩子都可以學習新事物,只要妥善運用晶體智力,一定會有飯吃。日本有個81歲的老奶奶,60歲才學寫電腦程式,而她豐富的人生經驗讓她知道什麼樣的遊戲可以吸引老人家,因此她設計出能訓練銀髮族手腦反應的遊戲app,賣得很好。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不是缺少什麼能力。」人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打別人的短處。40年前,弗林教授發現人的智商每十年增加三個百分點,人會因為環境愈趨複雜而智能愈高。在機器取代人力後,未來將是一個智能製造工程的社會。晶體智力沒有頂峰,只要人老心不老,便不必害怕老無所終。
原刊於《天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