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不平等,只有挪威逃過一劫

各國政府財富佔國家財富的比例愈來愈少,挪威卻逆勢上升,政府財富佔近六成。它為何能不讓富人減稅、壯大國營企業?

中國標榜自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有一個北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可能比大陸還更正宗。

經濟學家皮凱提公布2018《全球不平等報告》,有兩組挪威相關數據值得注意。一、挪威前1%最高所得者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不超過10%,所得平均程度名列世界前茅。

二、過去25年,幾乎所有國家之政府擁有財富規模(佔國家財富的比重)都大幅萎縮。像是美國政府在1980年的資產淨值曾佔國家財富的15%左右,到2015年成為-3.5%,資不抵債。

中國在市場化與私有化改革後,政府擁有財富的比例也直線下滑,從1980年的70%以上,下降到2008年的30%左右,近年基本上保持在這個水準。

但有個國家是例外。

舉世成就 令人羨慕

挪威在1980年,政府財富規模已32%,而經過25年,一路成長到接近59%。當然,挪威源源不斷的北海石油收益,及政府對石油盈餘基金的良好資產管理,讓國家主權基金規模愈滾愈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盈餘基金於1990年設置,而挪威政府財富規模在80年代仍從32%陸續成長到40%。這是因為挪威建立了龐大的國營事業部門,這些國營事業沒有縮減,仍在繼續擴充。

其次,在多數西方民主國家,若任由政客支配石油收益的巨額財政盈餘,一定是大搞減稅、退稅,尤其是優先幫富人減稅,以回饋他們的政治獻金。但挪威舉國上下有堅強共識,即使財政盈餘不斷累積,也維持高稅、高福利體制,更不會幫富人減稅。這種共識是根植於深厚的社會主義。

挪威的所得分配如此平均,而且在全球化腳步加速過程中不曾明顯惡化。一方面是因為壟斷性行業幾乎都是國營,所以不會出現財富高度集中現象;另一方面,挪威對高所得者實施累進課稅,對低收入家庭則提供高額補貼。

根據2011年統計,在尚未納稅或得到政府補助前,挪威有28%家庭的收入落在低收入門檻之下(也就是不及中等家庭收入的一半),但在財政移轉支付之後,只剩下8%的家庭跌落低收入群體,而在美國卻仍有23%的家庭達不到門檻。這是令人羨慕的舉世成就。

朱雲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