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試院在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對語文科目作了調整,增加12部名著經典閱讀。「但考慮到本屆畢業生在高中三年的學習及複習的實際情況,2016年這12部經典閱讀篇目,暫不列入考生必須作答的範圍。2017年、2018年逐步將這些篇目納入考生必須作答的範圍。」
果然,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就以《紅樓夢》為題:
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並簡要陳述這樣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據原著,自圓其說。
本人也從一個大學老師專業的角度,對考卷擬出了上中下三類評分標準。(詳見《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借《紅樓夢》以花喻人》)
令人驚異的是,2017台灣的國文高考卷也以《紅樓夢》為考題!即閱讀理解第21題。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06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國文考科
二、多選題(21 分)
說明:第18題至第24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3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8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6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1. 依據下文,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紅樓夢》作者透過神話與寓言的層層架構,創造了一個開天闢地的頑癡情種賈寶玉,以這個踽踽於洪荒的第一畸零人,來傳達他對生命的孤奇領悟。
凡讀《紅樓夢》而真能為解人者,必能體味作者徘徊掙紮於傳統文化激流中之無奈與痛楚。作者創造了一個獨步古今的賈寶玉,其靈奇乖僻,完全處於傳統法度之外;其沉情溺色,更使天下視之若魔。這個賈寶玉是被幽禁於傳統文化心靈深處的禁忌與壓抑之大解放,故人亦以「混世魔王」稱之。
《紅樓夢》以情為心的全盤架構,正契應湯顯祖「因情成夢,因夢成戲」、「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之說。在有法之天下中,有情之天下只能成其為夢,以寄諸於筆墨之間。賈寶玉癡魔怪僻的造型,固然是一種「情」的誇張,強調壓抑與反抗的姿態,然則另一面向,卻也依舊是一個掩飾的面具,一種畸零的姿態。故以之為魔為怪,為病為疴,正顯示正統禮法之約束力量依然存在。 (改寫自張淑香〈頑石與美玉〉)
(A)「混世魔王」象徵賈寶玉雖不容於世,卻不願受拘束的反抗力量
(B)《紅樓夢》以情為心,藉由「夢」暗示情不被法所容的現實困境
(C)《紅樓夢》作者創造賈寶玉的畸零姿態,隱含對人生的一種幽獨懷抱
(D)魔怪病疴點出賈寶玉與眾不同的特質,用以暗喻沉情溺色實為一種病
(E)以神話為故事架構,是為了規避《紅樓夢》作者不接受傳統禮法的事實
閱讀經典 智化思維
比起2017年浙江高考語文的一篇閱讀理解,詢問文章結尾「從鍋裏跳出來的魚眼裏」為何「發出詭異的光」,2017台灣高考國文閱讀理解考《紅樓夢》意義應該來說重大得多!
《紅樓夢》作為高考考生的必讀書目,列入考生必答題的範疇,不但是增加《紅樓夢》的閱讀人數,更能改善目前速食文化、碎片化表達的現狀。這一重大舉措,率先在首都北京,這個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實施,也更利於各省市教育部門的效仿和推廣,意義重大。
台灣率先響應,與北京一南一北,形成了閱讀經典,潛移默化地美化生活、雅化人生、智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