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2:59:5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人民幣加入SDR的政治經濟學

人民幣要靠加入 SDR 促進匯率市場化,但要加入 SDR 匯率要先夠自由。想爭取權力的 IMF 會否打開方便之門?以歐洲勢力為主的 IMF 又是否想保住歐元的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仍未就人民幣納入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一事作決定,據說要到本月底才有分曉。爭取人民幣納入 SDR 的新聞,斷續出現了好幾年,但未有本地傳媒清楚解釋過SDR到底是甚麼,只籠統指出加入 SDR 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目標。SDR 名稱古怪,直譯「特別提款權」,顧名未能思義,皆因 SDR 的一段歷史。
 

什麼是SDR?

 
二戰後以黃金為本位,美元跟黃金掛鈎,兩者皆外匯儲備首選。黃金供應有限,各國央行只好持有美元,以之為國際貿易結算工具。貿易頻繁,對美元需求日增;美元供應上升(即美國維持貿易赤字,對外輸出美元),同時又會增添美元跟黃金脫鈎的風險。這個金本位下的尷尬情況,先由比利時經濟學者 Robert Triffin 提出,稱為特里芬兩難(Triffin dilemma)。為解決此問題,IMF 於1970年推出 SDR 分配予成員國,每單位 SDR 等如價值1美元的黃金,憑 SDR 可跟其他成員國換取等值貨幣,以解決國際貿易需要。舉個例子:國家 A 有商人要跟國家 B 商人買東西,本以美元為中介,但市場上不夠美元怎辦?國家 A 的央行可先將一定數量的 SDR 交予國家 B 央行,以換取國家 B 的貨幣,國家 A 的商人就能用來跟國家 B 的商人交易,無需用上美元。
 
SDR 既像貨幣又如信貸(有利息),但不能在市場交易,為免引起爭議,IMF 想出 SDR 這語焉不詳的怪名稱。生不逢時,金本位制崩潰,美國大印銀紙,各國不愁沒美金交易,SDR 未曾流行就成了歷史陳跡,數十年來形同虛設,只佔全球總儲備幾個百分點,直到2009年金融危機,IMF 大幅增加 SDR 為全球增加流動性,其比重一度升至4%。由始至今 SDR 都不重要,原因不難理解:國際金融規模龐大,加上科技進步資訊流通,國家在市場上借貸愈加方便,央行之間以流動性掉期(liquidity swaps)找數,SDR 遂成法國大餐。金本位不再,今天 SDR 以四大貨幣計算,美元歐元各佔四成,英鎊日圓各佔一成。全球現有2,000億 SDR,約等如2,800億美元,藏於各國外匯儲備帳目中。根據貨幣的使用量,這個組合每5年調整一次,今年正是重新定義 SDR 之時。中國一直極力爭取人民幣成為第五種 SDR 計算貨幣,更提出以 SDR 取代美元作主要外匯儲備。到底計入 SDR 對人民幣有何實際影響?IMF又何盤算?
 

SDR成為熱門話題

 
以4隻主要貨幣(美、歐、英、日)組成之特別提款權(SDR),實際效用不大,罕見於傳媒,直至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建議,擴大其規模與功能,SDR 才成為熱門話題。
 
周小川的建議不是新鮮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多番提出類似的計劃。現時 SDR 分配於成員國,不能在市場交易,只於國際間調配。若央行可逐步將外匯儲備換成 SDR,商人亦可以 SDR 作貿易中介,金融市場更可買賣 SDR 衍生工具,SDR 就升級為全球貨幣。SDR 要有此地位,關鍵在擴大 SDR 包含的貨幣,人民幣必不可少也。
 
此計將 IMF 變成全球央行,保證 SDR 跟一籃子之貨幣掛鈎。從此,央行儲備以及商貿交易不只取決於美元升跌,減低了全球匯率風險。既然 SDR 價值穩固,全球央行亦不需要龐大儲備,減少政府坐擁巨資帶來的浪費。理想如此,現實執行卻有一大困難:IMF 要保證 SDR 之價值,必需以豐厚儲備支持,以供 IMF 在市場上買賣保衛 SDR。此職責誰來分擔?國家愈大出錢愈多?如何解決搭順風車問題?情況就如歐元區,貨幣由成員國共同支持,一出亂子必引起爭執。於是,幾十個國家各自增加儲備,捍衛各自的貨幣,此全球貨幣之大計只停留在幻想階段。
 

人民幣加入SDR的障礙

 
不論建議是否可行,中國和IMF都想促成其事。
 
SDR 本身未有太大實際用途,但人民幣加入將是一明顯信號,以示人民幣已成國際貨幣。最佳結果,是各央行對人民幣需求增加,欲以人民幣作為儲備之一。如今人民幣之境外交易規模仍小,各國央行未能大量增持,但隨境外交易規模漸增,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將會是大勢所趨。
 
無論是加入人民幣,還是擴大 SDR 用途,皆對 IMF 有利。提升 SDR 之地位,間接增加 IMF 之影響力。若然 SDR 成了全球貨幣,IMF 就成為全球央行,有控制全球流動性之權力,豈不過癮?
 
利之所在,雙方都想快將人民幣加入 SDR,但又面對一個尷尬情況。加入 SDR 有兩大要求,一為出口夠多(major exporter),這個中國當然合格有餘,一為貨幣能夠自由使用(freely usable),這個就值得商榷。人民幣離境有限制,暫時只有極小量在境外市場交易(由於規模小,暗中操控不難),加上最近幾連續幾次「一次性」貶值,人民幣之「自由」實在太有特色。IMF 於是辯解,自由使用不單指匯率由市場決定,亦要交易量夠多,這方面人民幣也合格。
 
人民幣要靠加入 SDR 促進匯率市場化,但要加入 SDR 匯率要先夠自由。想爭取權力的 IMF 會否打開方便之門?以歐洲勢力為主的 IMF 又是否想保住歐元的地位?
 
這個政治加上經濟的問題,月內就有答案。

 

(封面圖片:Pixabay)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