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靠攏 ?解讀德法訪華背後

德、法兩國的駐華大使共同執筆,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以《德法是中國在歐盟的核心夥伴》強調與中國的密切關係,聯手和英國較勁的態勢,躍然紙上。
有記者問默克爾,是否擔心德中關係會在這場「選美大賽」中輸給英國?默克爾打趣回應:「競爭能給市場注入活力……我們也能給中國來的客人安排漂亮的排場,只可惜我們德國沒有女王」,撒嬌味道濃厚,難怪在場的李克強聽了,一臉燦爛笑容。
 
默克爾有備而來,回饋北京的伴手禮包括「樂見人民幣被納入 IMF 特別提款權籃子」、「支持歐盟—中國投資協定」、「盡快推動歐盟—中國自貿區談判」等,對沖美國一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及TTIP(跨大西洋貿易及夥伴協議)。
 
默克爾周五離開,過個周末,法國總統奧朗德閃電於11月2日接龍,為年底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鋪路,爭取中國支持,同時也帶領法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協助完成中國經濟的綠色轉型。中國為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地球減排成敗一半繫於其手。今年6月北京承諾自2030年起不再增加碳排放,但沒人知道巔峰到達前還會再增加多少,之後又會減多少。 這回習近平答應出席氣候高峰會,也同意大會增添每5年一盤點的機制,但是否仍是空頭支票,且拭目以待。
 
奧朗德和默克爾同調,也釋放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的善意。隨行約40名企業總裁,爭取在核能、飛機製造、綠色經濟、金融、環保、旅遊、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最重要成果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將入股陷於困境中的法國阿海琺(Areva)及雙方啟動中法綠色低碳工作小組。
 

德法拉攏中國成為伙伴

 
行前德、法兩國的駐華大使共同執筆,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以《德法是中國在歐盟的核心夥伴》強調與中國的密切關係,聯手和英國較勁的態勢,躍然紙上。文章指出兩國早在多年前已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表示「放眼世界,尤其在歐盟,沒有哪兩個國家像德、法在政策上如此緊密協調」,意思是歐盟內的最佳拍檔聯手,絕對比誰都高明。兩位大使用許多篇幅談及「全球性危機」對世界秩序的挑戰,以及德、法、中在應對全球性危機中合作的必要性和潛力,強調兩國願與中國一起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暗示他們同樣可以且願意成為中國的「全球」夥伴。
 
過去,西方國家為了政治正確,擁抱經濟利益的同時不忘宣揚其人權價值,疏解良心不安。今天,歐洲核心國家領導人的態度卻反而180度大轉彎,使出渾身解數,加強與中國的關係。換句話說,不管是作為歐盟支柱的德、法,還是習慣在歐洲「特立獨行」的英國,都已在現實下低頭,只剩做做樣子的假動作——默克爾私下接見異議人士,呼籲中國重視非政府組織,化解國內的道德壓力。
 
歐洲全面向中國靠攏,當然也有內部的地緣政治因素。希臘危機至今,歐盟內部問題重重,經濟欲振乏力。去年底,歐盟提出總額超過3,000億歐元(約3,300億美元)的歐盟投資計劃,即「容克計劃」,力圖振作,但這一計劃需要大規模的外力注入活化,中國極力推銷的「一帶一路」如及時雨,兩者結合符合雙方利益。此外,與中國親近,有益歐盟擺脫美國單極霸權控制,加速多極勢力發展,符合歐盟戰略思維。
 

歐媒體譏諷獻媚叩頭

 
但中國以其「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為工具,在歐盟國家左右逢源,也引起強大疑慮。英國熱情擁抱中國,引起歐洲許多媒體「獻媚」、「叩頭」的訕笑及醋意。輪到默克爾上場,《南德意志日報》評論危機意識十足,提醒參與新絲路相關國家「不對稱依存關係」的危險:中國已強大到能承擔關係惡化的後果,弱小的夥伴國卻可能陷入依賴的泥淖。作者呼籲,歐洲需要一致的中國政策,至少「三巨頭」德、法、英應該攜手團結,而非互相競爭,各謀己利,遭人分化,個個擊破。
 
(封面圖片:亞新社)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