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團隊

「希望你選擇來我們學校。我們相信,你可以跟其他錄取者,組成一個理想的團隊。」那通電話,偶爾在夢中響起。那電話中的聲音似乎在提醒我:人終究是孤獨的。人能在世上找到最大的財富,就是一個,理想的團隊。

我參加過的團隊,都不太「和諧」。

多年前申請研究所,投了好幾間。幾個月後接到一通電話,其中之一通知我錄取。因為還沒收到所有回覆,我沒有立即確認。不久後他們又打來,「希望你選擇我們學校。我們相信,你可以跟其他錄取者,組成一個理想的團隊。」

內心狂喜,但裝酷地問:「為什麼?」

「你跟其他人不一樣。」

理想的團隊 是一群不同的人

那是母校教我的第一堂課:理想的團隊,不是一群類似的人,而是不同的人。

後來我做夢想學校,每次開課,也會找一群不同的人。

收到每一封報名表,我問自己:

這位新同學跟誰類似?跟誰不同?

哪位校友能啟發這位同學?幫助他?跟他交朋友?

誰能把這一群人,通通推出舒適圈?

如果報名者中沒有這樣的人,我就主動去邀沒報名的人。

邀請對象不限年紀或資歷,更不需要背景或氣味相投。有些違和,甚至摩擦力,反而更好。

比如說為了夢想學校第20屆,我邀請了我的平輩,他已經當上總經理,擔心地問:「我去會不會太老?」

「你比王文華年輕啊!」我說。

也邀請我的前輩,他是一位資深的創業投資人,習慣當獨立董事,很少當學生。收到我的邀請,他不覺冒犯,笑着說因為出國不能來,希望將來有機會參與我和年輕人的活動。

「你就是年輕人啊!」我說。

也邀請我的學生。他畢業後到香港金融界工作,我們已經6年沒聯絡。找到他時,他正在南美洲自助旅行,跑到網路訊號不穩、智利外海的「復活節島」。「謝謝你邀我,我會來!」

彼此的不同,讓我們反思、謙卑、胸襟變大、ego變小。(作者圖片)
彼此的不同,讓我們反思、謙卑、胸襟變大、ego變小。(作者圖片)

「夢想20」逐漸成形

就這樣,靠着緣分和設計,「夢想20」逐漸成形。

我上過別人的課、受僱於別人的公司。後來開了自己的課、自己的公司。經過這些,我體會到:不管是開課或開公司,課程(工作)內容、產業、地點、制度、福利,不是最重要的。甚至願景、使命、策略、文化,也不用一次到位。

最重要的,是人的組合。

如今,我早就忘了當年在母校的「金融會計」學的東西,但清楚記得那班的同學:企管顧問、醫生、建築師、紅十字會義工、芭雷舞者,甚至職業賭徒……

跟他們上課,一堂一堂,我慢慢懂了學校說「你跟其他人不一樣」的意思。彼此的不同,讓我們反思、謙卑、胸襟變大、ego變小。最後,各自貢獻出自己的精髓,豐富了所有人的體驗。

「希望你選擇來我們學校。我們相信,你可以跟其他錄取者,組成一個理想的團隊。」

那通電話,偶爾在夢中響起。

那電話中的聲音似乎在提醒我:人終究是孤獨的。人能在世上找到最大的財富,以及回饋給世界最大的禮物,就是一個,理想的團隊。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